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有句俗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绵延了几千年的淳美风俗。尊师风俗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人类社会生活,反映某一社区或某一群体间的认同的教育行为方式,并通过人作为载体而传播和传承。在教育活动中,尊师风俗其实是一种不成文的习惯法,尊师风俗能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能为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公认的明辨是非的模式、尺度,是相对于法律、政令等硬控形式的软控制,具有巨大的约束力。论文力图通过对尊师风俗的研究来加深对中国教育的认识。首先,论文力图从尊师风俗的本身出发,探讨尊师风俗的变迁轨迹,考察尊师风俗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从而勾画出我国尊师风俗的流变、特点。再次,论文将系统的分析尊师风俗与中国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试图从尊师风俗的变迁轨迹考察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时考察尊师风俗对于我国教育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我们对中国教育发展的理解。最后,通过对尊师风俗的研究,论述尊师风俗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从而为当前的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健康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作用。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马克思历史辨正唯物主义为指导,论文着重运用分析法、比较法、统计法、历史文献法、实地考察法以期全面的、历史的、客观的反映出中国古代尊师风俗的流变、与教育事业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尊师风俗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论文前六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尊师风俗的流变,分为中国尊师风俗的起源、春秋战国时代、两汉、魏晋、隋唐、两宋、元明清七个时代进行论述。论文第七章则对前六章进行总结,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研究结论。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尊师风俗所传递的教育信息是丰富的,反映的教育问题是深刻的。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群体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其一,尊师重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其二,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避免出现教师群体的分化。其三,要吸取中国古代尊师风俗流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避免把教师当成是个人发展、谋利的“工具”。其四,中国古代尊师的本义就在于通过教师自身的“楷模化”形象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我们说尊师重教,离不开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