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前的研究者们对心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CCS)做了大量研究,但因人类CCS的体积小,而且包裹的结缔组织鞘不丰富,在肉眼下不易辨认,对人类CCS的大体解剖研究并不多,对CCS的研究多用实验动物的心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界在鉴定猝死案例的死因时,总有一些尸体(约15%)找不到死因。现普遍认为CCS的病变在猝死案例中有相当的重要性,一些尸体解剖找不到死因者,检查他们的CCS后,有些案例可能有重要发现。但是目前对人类CCS的法医学研究主要通过对窦房结(sinuatrial node, SAN)、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AVN)这几个主要部位的局部取材之后做连续组织切片,跳跃抽取切片检查。由于对CCS取材部位过于局限,不能系统的连续观察它的组织形态结构,更无法得到它的大体形态学资料,导致还有一些尸体找不到死因,比如His束或左、右束支出现断裂、纤维化,脂肪变性或浸润等局部病变情况就很难被发现。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方法需要做大量的连续切片,以及有的甚至因取材部位不够准确,没取到CCS组织,即使做了切片,也找不到什么,在成功率上存在一些不足,在法医鉴定部门得不到普遍推广。至今,国内外均无完善的人类CCS全方位立体层面的系统性病理学检查方法。此外,AVN的形态和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明确;有关CCS结间束(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传导束)的特化传导组织的有无,还存在一些争议;动物组织切片上发现的房室环(atrioventricular ring, AVR)的形态特征有待在人类心脏上得到验证和研究,它的功能有待进一步明确。显然,房室传导轴(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axis, ACA)的形态学检查在解剖学和法医病理学上对CCS的识别鉴定、检查、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一套ACA的检查新方法体系:试着定位ACA组织的解剖入路,在体视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ACA组织,并进行观察、记录、取证被充分暴露后的ACA组织形态特征,然后取出被分离出来的ACA组织做平行于心内膜面的组织切片,行不同染色后对它的形态特征进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收集了浙江大学病理学与法医病理学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跨度17岁至71岁),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形态中心的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跨度28岁至70岁)人体心脏(福尔马林固定保存)进行实验,验证我们设计的新方法的可行性。另外,对ACA的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探索性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新方法对ACA组织定位准确,采用新方法能全部成功地解剖分离和检查ACA组织,并能获得传统的检查方法无法获得的ACA立体层面的大体病理学数据,1-2个组织块(10张切片/组织块)即可获得到足够的组织学信息,明显减少了组织学检查的工作量;8例AVN头部与扩展区之间基本没有成形的绝缘膜(包裹心肌组织的膜状结缔组织),AVN头部不易被解剖分离;8例AVN为扁平的椭圆结构,与其他学者观点不一致;疑似的房室环特化组织和结间束(AVN端)在人心常规组织切片上得到体现。为心脏病理学及法医学检查CCS提供帮助;房室结区的形态和功能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