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体外循环期间丙泊酚血药浓度变化及在复温阶段丙泊酚血药浓度、温度变化、平均动脉压波动对BIS值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Ⅱ-Ⅲ级风心病患者,择期行双瓣膜置换术,根据麻醉维持阶段丙泊酚恒速泵注的速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C3组(n=15例)丙泊酚恒速泵注维持在3mg/kg/h, C6组(n=15例)丙泊酚恒速泵注维持在6mg/kg/h。病人入室后开始监测BIS,并记录入室即刻的BIS数值,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度(T)、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麻醉诱导均采取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5mg/kg、丙泊酚0.5-1mg/kg的方案。开放静脉通路后以10mg/kg/h恒速泵入丙泊酚,直至锯开胸骨后(大约需要20min)将丙泊酚泵入速度调至目标速度:C3组为3mg/kg/h;C6组为6mg/kg/h,恒速泵注维库溴铵(0.1mg/kg/h)维持肌松、恒速泵入芬太尼(4μg/kg/h)维持镇痛。转机前体外循环机中加入预充液:琥珀酰明胶1000ml、林格氏液500ml、20%甘露醇100ml。按预先设定的时间点经病人桡动脉采取动脉血:T0(肝素化后约10min)、T1(CPB后30min,温度约为30℃)、T2(32℃)、T3(34℃)、T4(36℃)及T5(复温完成后约10min,温度约37℃)。采集的血样标本经3000r/min离心提取上清液,将血浆保存在-70℃冰箱以待测定血浆丙泊酚浓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丙泊酚浓度。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前用药、手术时间及情况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循环初始阶段两组病人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发生了以下变化:(1)两组血液稀释后T1、T2、T3、T4、T5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均明显低于T0(P<0.05),即各时间点丙泊酚血药浓度明显低于T0时的丙泊酚血药浓度。C3组由2.4±0.5μg/ml降到1.3±0.3μg/ml,C6组由3.5±0.6μg/ml降到:2.2±0.6μg/ml。(2)随着血液稀释时间的延长,丙泊酚血药浓度不会明显下降,而是维持在较稀释前稍低的一个稳定水平;且血液稀释后各时点之间血药浓度比较发现,当温度达到36℃以上丙泊酚血药浓度回升水平达峰,T4时刻血药浓度均高于CPB期间各时间点的丙泊酚血药浓度,T1与T4、T2与T4、T4与T5时刻丙泊酚血药浓度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P<0.05)。(3)T5和T4相比,丙泊酚血药浓度有所下降,其浓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复温期间C6组的平均动脉压与BIS数值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的平均动脉压与BIS值呈低度相关(r=0.308,P<0.01)。3、C6组温度与BIS值呈中度相关(r=0.445,P<0.01),C3的温度变化与BIS数值呈中度相关(r=0.685,P<0.01)。结论:(1)体外循环期间血液稀释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血药浓度,复温阶段以36℃为临界点,丙泊酚血药浓度呈现先逐步回升后明显下降的趋势。(2)复温阶段丙泊酚恒速泵注速度为6mg/kg/h可以有效地避免平均动脉压波动对BIS值的影响。(3)复温阶段温度对BIS值影响明显,应控制合适的复温速率,适当调整丙泊酚泵注速度,避免发生术中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