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某一典型地区的自酿酒生产销售情况、消费模式及相关认知因素,为扩大范围开展国内自酿酒研究探索适宜的研究方法和框架,为制定减少有害饮酒行动的政策和实施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本研究为自酿酒生产和使用情况的典型调查研究。根据自酿酒生产和消费的特定区域性及调查的可实施性,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作为调查地区。分别选择10个左右有自酿酒生产作坊的村庄及自酿酒销售店铺的乡镇作为自酿酒生产及销售情况的调查点。采用定性调查(包括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方法对自酿酒生产者和销售者、关键信息提供者(来自卫生保健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居委会等)、自酿酒消费者及当地居民进行调查。具体内容及方法因调查对象而异:(1)生产者:个人访谈,内容包括自酿酒生产方法、自酿酒种类和产量等;(2)销售者:个人访谈,内容包括销售自酿酒的种类、价格、销售量及购买人群等;(3)关键信息提供者:针对自酿酒消费对社区的影响进行个人访谈;(4)消费者及当地居民:小组访谈或拦截访问,了解个人饮酒行为以及相关认知情况。(5)对前三类人群同时完成个人饮酒行为及相关认知的调查。(6)自酿酒样品:化学分析,收集自酿酒生产作坊和销售点的自酿酒样品。调查资料经过审核整理和编码后,以EpiData3.1完成数据录入核对,利用SPSS19.0分析软件完成资料分析。自酿酒样品的分析有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完成。结果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访谈11位自酿酒生产者,9位销售者,21位关键信息提供者,259位酒饮料消费者(包括对生产者,销售者,关键信息提供者的消费行为访谈,自酿酒消费者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2.自酿酒的生产和销售情况(1)针对生产情况的访问:由于气候适宜、酿酒原料丰富,自酿酒的生产在该地区比较普遍。谷酒为当地主要自酿酒类型,其次是苦荞酒、高粱酒,其它还有糯谷酒和桂花酒。谷酒酒精度在47度到60度之间,50-55度,45元/斤的谷酒销售量最大。11家作坊自报年产量范围在150公斤到50吨之间。自酿酒作坊均是家族式经营,生产者由祖辈继承酿酒技术,均采用固定设备,整体设施简陋。生产者大多利用酒精计测量、传统“看酒花”加品尝的方法确定自酿酒酒精度和质量。除了在作坊零售之外,另外还会做批发代售和流动售卖。生产者提供的信息表明自酿酒的购买群体以附近务农的中老年男性居多。(2)针对销售情况的访问:9家店铺均销售谷酒,酒精度在45-52度之间,以50-52度谷酒最为畅销,价格3-5元/斤,自报年销售量在100公斤—1500公斤之间。商铺一般同时兼营其他商业白酒、啤酒的销售。销售店主基本上不了解自酿酒的生产过程,不太了解如何判断酒的质量和酒精度,受访店铺都是店主和家人一起打理。从自酿酒销售点了解的销售价格、畅销酒类以及消费群体,与生产者反映的情况相同。相比商业白酒的售价和酒精度,自酿酒酒精度更高、价格更便宜。受访者称购买群体主要是当地中老年务农男性。3.自酿酒对社区影响关键信息提供者对自酿酒消费人群的估计与自酿酒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估计一致。根据大部分关键信息提供者的认知,社区居民对自酿酒的生产质量及安全问题普遍比较认可。对于自酿酒销售环节,社区居民则存在异议,主要是怀疑可能存在掺假勾兑行为。关键信息提供者均反映在社区居民中并没有因自酿酒饮用产生特定相关的问题。4.自酿酒的消费情况和饮酒模式(1)自酿酒饮用者多为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文化程度偏低。259名调查对象中,79.9%为饮酒者,其中饮用自酿酒者占66.2%。在自酿酒饮用者中,90%以上为男性;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集中于45岁年龄组;70%的饮用者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主要职业是农民、自由职业者或其他个体打工者或经营者。(2)自酿酒的饮酒模式与非自酿酒有所不同。a.饮酒类型:男性饮酒者中,以饮用自酿酒多见,女性偏于非自酿酒,在饮酒类型上存在性别差异(χ2=12.656,p<0.05)。207名饮酒者中,男性饮酒者平时主要饮用自酿谷酒,其次是啤酒,女性饮酒者主要消费啤酒,其次是自酿谷酒。b.饮酒时向和场合:除了在午餐和晚餐饮酒外,自酿酒饮用者在早餐时钦酒的情况多于其他饮酒者。饮酒场合绝大部分是在家里,其次是与亲朋好友聚会;商业酒饮料的消费场合刚好相反。c.饮酒同伴:自酿酒饮用者独自一人喝酒的比例较高,而非自酿酒饮用者与朋友一起喝酒的比例较高,两者的饮酒同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x2=14.625,p<0.05)。d.饮酒频次:大多数饮酒者属于规律饮酒,几乎每天都会喝酒,多是每天2-3次。自酿酒饮用者与非自酿酒饮用者两者的饮酒频次分布存在差异(x2=35.454,p<0.05)。(3)适宜饮酒量和超量饮酒:自酿酒饮用者与非自酿酒者之间对适宜饮酒量的认知存在差异(χ2=15.672,p<0.05),80.0%的非自酿酒饮用者认为饮酒适宜量是50-150g/次,90%以上的自酿酒饮用者认为250g以下是每次适宜量。近七成的饮酒者在最近一年内均有超量饮酒,发生超量饮酒的次数与是否饮用自酿酒无关(χ2=5.333,p>0.05),存在性别差异(χ2=27.439,p<0.05)。(4)对饮酒作用的认知受访者首选的饮酒作用是缓解疲劳,其次是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和有助于睡眠。不同饮酒行为者对饮酒作用的认知存在差异(χ2=37.572,p<0.05),饮酒者认为饮酒的首选作用是缓解疲劳,非饮酒者则认为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是首选作用。(5)饮酒观念的差异调查对象普遍认同的饮酒观念是“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所以应每日少量饮酒”和“只要不喝醉,在饭桌上斗斗酒也未尝不可,会有更好的氛围”。是否饮酒者之间及自酿酒饮用者(89.1%)和非自酿酒饮用者(74.3%)之间对于“少量饮酒有益健康,所以应每日少量饮酒”观念的认同都存在差异(χ2=7.537,p值<0.05;χ2=4.584,p值均<0.05)。(6)脸红反应:酒后出现脸红反应,意味着个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这种异常脸红反应与ALDH2基因相关,该基因型的分布没有性别年龄差异。本调查发现脸红反应,不存在性别(x2=1.746,p>0.5)和年龄差异(χ2=3.023,p>0.5),与是否饮用自酿酒无关。(7)饮酒的影响:饮酒虽可以产生一些积极影响,如使人精力充沛、结交到朋友等,但也会出现有害影响,28.6%的男性饮酒者最近一年发生过醉酒或酒后不适的现象,男性发生上述现象的比例高于女性,存在性别差异(χ2=19.488,p<0.05),他们常常因此出现醉酒滋事或去医院就诊,甚至造成家庭矛盾。饮酒者和不饮酒者对于酒后是否影响他人的观点存在差异(χ2=34.201,p<0.05),认为酒后影响他人的不饮酒者比饮酒者多,影响他人的行为主要是:酒后闹事和打架。女性对饮酒负面影响有较少体验,这与其饮酒模式及其认知相关,女性一般饮酒量较少,饮酒频次较低,不愿意出现酒后失控的行为;另外也与传统观念的约束、社会角色和自控力相关。5.自酿酒样品化学分析结果本调查共收集酒类样品38份,其中36份为自酿酒样品,2份为商业瓶装白酒样品。自酿酒的酒精度均在40度以上,最高酒精度为63.72度。各类挥发性成分和重金属的含量均符合酒类国家标准。某些重金属含量指标,自酿酒甚至低于商业白酒。结论基于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典型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酿酒的长期存在有其必然性,包括文化、社会经济及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原因。(1)自酿酒的生产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以及主要农作物产品相关。农作物产品的种类决定了自酿酒的类型。(2)自酿酒生产均属于传统的、家族式作坊,生产者的酿酒技术多来自于祖辈或亲戚或者是拜师学艺。(3)判断酒精度和酒质量的传统方法---“看酒花”体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为生产者所普遍采用。(4)自酿酒的生产设备相对比较简陋,可能会由于生产过程的污染、质检把关不足导致健康隐患。(5)自酿酒作坊一般是生产与销售并存,客户相对固定。(6)在销售店铺,自酿酒并非唯一销售的酒饮料。2自酿酒的饮酒模式与非自酿酒有所不同,尤其体现在饮酒类型、饮酒频次、饮酒时间、饮酒场合和同伴方面。(1)自酿酒饮用者多为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文化程度偏低。(2)对适宜饮酒量的认知可能决定饮酒者的饮酒量及饮酒模式。(3)对饮酒作用及饮酒观念的认知,影响了个体饮酒动机,为饮酒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切入口。(4)脸红反应具有基因遗传性,与饮酒类型无关,未呈现性别年龄差异。(5)男性饮酒者承受了更多的饮酒不良影响,与是否饮用自酿酒无关。3自酿酒的成分符合国家标准。提示自酿酒的公共卫生影响研究应关注于问题饮酒模式和高酒精度的影响。建议1.将自酿酒的生产和销售纳入到统一的酒类饮料生产和流通管理体制之中,建立和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2.对公众进行健康饮酒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酒模式。3.对于自酿酒的公共卫生影响研究应关注于问题饮酒模式和高酒精度的影响。4.针对大规模的自酿酒调查研究中,建议:(1)选择关键信息提供者,有助于摸清自酿酒生产和消费情况;(2)收集来自当地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和管理信息,有助于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3)扩大对自酿酒使用者和非自酿酒饮用者使用者的调查,以利于分析比较;(4)关于饮酒模式的调查,可增加经济收入、酒后驾驶发生情况、饮酒期望和自我效能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