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生态是个仿生概念,最早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提出,借鉴生态学理论,提出了金融生态理论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张。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借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金融生态是指各类金融活动主体之间、金融活动主体与其外部生存环境之间通过长期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具有关联性、适应性、相互依存性、演进性、区域性等特点。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和考察金融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金融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很多金融生态学特征的系统。金融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自然发展演进而来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成为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一种具有自己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秩序结构”,可以用金融生态来概括。周小川行长将生态概念引申到金融领域,充分体现了金融的生命性、竞争性和自调性,并由此衍生出了“金融生态环境”,这是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经济起飞战略的“增长极”,在肩负着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之下,发展金融产业,推进重庆金融中心的建立,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体系功能充分发挥和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改善重庆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框架、可能的创新等。第二章为金融生态环境理论研究。本部分主要介绍了金融生态的内涵,在总结已有的金融生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对金融生态概念的界定;运用集合理论对广大微观主体按逻辑进行分层聚类,在中观层面形成3类广义金融生态主体: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分析了金融生态主体及其行为倾向,讨论了金融生态失衡的含义。第三章为金融生态机制的优化。在金融领域,制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尤为严重,博弈已经代替正规制度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为。所以,研究政府、金融组织、非金融组织之间的博弈行为,对理解和重构现代金融制度,进而对金融生态机制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在构建金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调节机制的培育必然离不开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建设,而要保证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使金融生态主体具有一致性目标,即金融组织、非金融组织和政府,无论其自身目标是什么,它们长远的、最终的目标是达到金融生态的优化。第四章为实证部分。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框架体系,通过选取2007年度重庆市的经济数据,分析了重庆市和其他城市的金融差异,然后选取了从1996-2007年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带入框架体系,从纵向动态的角度简单分析了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并作出了相应的结论,最后对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做出整体评价。第五章为政策建议。本文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地位。二是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优化司法环境。三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营造社会金融文化氛围。四是加强金融系统自我调节功能。五是建立与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本文可能的创新在于:(1)在总结已有的金融生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对于金融生态概念的界定。(2)运用集合理论对广大微观主体按逻辑进行分层聚类,在中观层面形成3类广义主体: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