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降水粒子图像识别方法研究及其在云微物理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shha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机载云降水粒子成像仪在测量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将所提的方法应用于云微物理研究中。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机载光阵探头探测时,云粒子进入二维光阵探头的采样区前,会因与探头探测臂发生机械碰撞,或者与探头外壳产生的湍流和风切变相互作用而破碎,破碎生成的破碎伪粒子导致仪器测量的数据质量降低。利用2008年山西Y-12探测飞机在太原地区的航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破碎的伪粒子可用到达时间间隔方法进行识别,给出了适用于2008年太原地区航测资料的粒子破碎识别阈值,其中适合于探头CIP的阈值是2*10-5s,而探头PIP的阈值是1*10-4s。  2.利用机载云降水粒子成像仪(CIP,PIP)所获取的粒子图像资料中所含伪粒子的成因及其图像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个伪粒子图像识别的综合方法,该方法综合运用到达时间间隔算法、孤立粒子数阈值算法以及图像特征因子判定方法,可对云降水粒子图像中的伪粒子进行有效识别。  3.基于不同粒子形状具有不同形状特征参数的思想,本文提出了分别适用于CIP仪器和PIP仪器图像资料的多参数联合的粒子形状分类方法。该方法能够将仪器所测粒子图像分为球形状、霰、柱状、针状、板状、枝状、聚合状和不规则状共8种粒子形状,经检验证明所提粒子形状分类方法是可行的。  4.利用所提的伪粒子识别方法和云降水粒子形状分类方法对2010年4月山西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的飞机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了此次降水性层状云中冰晶粒子属性和增长过程,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以猕猴桃品种“贵长”为试材,连续3a(2011~2013年)对不同留果量影响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猕猴桃树结果蔓上不同留果量直接影响猕猴桃果实在采收
陆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不仅对改善大气环流模式的预报结果至关重要,也与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本文总结了陆面过程的观测与模拟以及绿洲一沙漠系统的研究进展,在MSPAS
夏季风与大气环流演变(特别是突变)关系密切,能否客观定量揭示季风爆发与大气(大洋)和海气耦合环流演变之间的关系及刻画季风的强度和结构并采用什么样的数学物理形式来表现,这
学位
近年来,为了最大程度地改进预报技能,一种利用预报系统信息来确定进行补充观测区域的方法迅速发展起来,我们称之为适应性观测方法或目标观测方法。确定的观测区域称之为敏感区域
斜压波是中纬度地区的典型的天气系统,其生成的机制是斜压不稳定,其活动性较强的区域就是所谓的风暴路径,在风暴路径中斜压波往往表现为相干波包形式。对斜压波及斜压不稳定的研
新生代(距今约65Ma)以来,全球气候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青藏高原隆升作为新生代最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之一,一直被认为是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青藏高原地形的气
本文利用58年的NCEP/NCAR平均再分析风场资料和1948年1月~1999年12月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全国160个站点的月降水、月气温资料,对850hPa东半球越赤道气流春、夏、秋、冬季四个季
针对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P-σRCM9)对物理过程描述过于简单的不足之处,将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陆面过程、辐射传输以及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引入P-σRCM9气候模式中,将其发展成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并认识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规律是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重建的植被图和现代碳密度的研究,对我国过去一万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尖锐地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既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又一语破的地道出了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