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量与日俱增且成分复杂,极易对城市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垃圾围城”问题不容忽视。推广垃圾分类对突破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困境、减少环境污染、应对能源匮乏、改善城市形象、提高人居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垃圾分类优势众多,但我国垃圾分类起步较晚,照搬国外分类模式并不可行,直至目前国内依然没有示范城市分类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先例。适合在我国推行的垃圾分类模式仍需要探索。本论文以渝中区为例,首先调研了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产生及分类现状;再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研究了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模式的经济驱动力;接着通过问卷分析,明确了现有垃圾分类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对策;最后提出了新的垃圾分类模式,并通过重庆市渝中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建立了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拟为重庆市主城区垃圾分类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范本。具体而言,本论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调研发现,近五年来重庆市主城区垃圾产量以平均每年11.87%的速度迅猛增长,其中可回收垃圾含量约28.65%,易腐垃圾约59.79%,其余的无害化垃圾仅占11.55%,在重庆市主城区实行垃圾分类对减轻无害化终端处理设施负荷压力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极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2)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垃圾分类配套设施配置率较低,政府推广的“四色桶”配置率仅13.2%,用于集中收集的垃圾桶仍以混合桶为主;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栏配置率仅16.7%;源头分类过程中缺少激励制度和有效的监管,调研的30个社区中没有1个社区对分类行为进行了督导。重庆市主城区垃圾分类推广并没有改变居民原有的混合投掷的习惯,生活垃圾的投掷过程与垃圾的管理状态仍与推广前并无差异。拾荒者、保洁人员捡拾垃圾是目前实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的主要方式,再生资源回收主要依靠废旧品收购商收售实现回收再利用。(3)重庆市再生资源市场近年来连续低迷,对网点式收购再生资源的模式影响极大,通过经济驱动力分析发现每户(含2~3人)普通收购网点的平均经济利润仅1950元/月,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并且市场不景气、新的竞争者出现、缺乏政策支持、物价上涨等原因导致收购者、拾荒者、保洁人员的从业积极性减弱,再生资源面临无人分拣无法回收的可能性。可见现有垃圾分类模式难以维持,探索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新模式,使再生资源能通过正规途径得到回收是必要的。(4)分类方式可操作性差(74%的居民不清楚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法律法规管理办法以及最重要的,未形成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管理成套体系是目前重庆主城区垃圾分类踟蹰难行的原因。(5)超过80%的参与者支持垃圾分类的推广,并希望采用设置垃圾桶的方式收集垃圾。分类行为主体希望采用简单易懂的分类方式,而管理者则希望由政府负责分类过程的监管工作。超过60%的参与者都希望建立考核制度和利用政府专业的监管系统对过程进行控制指导,保证分类效果,并且也希望通过消除拾荒者捡拾垃圾的行为保护参与者的利益。(6)通过渝中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项目,提出了新的垃圾分类模式。通过设计科学的分类方法、使用智能垃圾桶和易腐垃圾处理车等先进的收运设施、建设再生资源预处理中转点、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手段解决了收集、运输、处置、管理多个方面的现有难题,建立了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为重庆市主城区垃圾分类推广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