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来飞速发展,资本市场结构不断完善。“新三板”是我国对于完善资本市场的又一次探索。“新三板”为中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提供了渠道,并成为了“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截止2017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达到11630家,总股本达到6756.73亿股。从2016年初的5129家到上万家,“新三板”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扩张了近一倍。如今,“新三板”股转公司数量已经是A股公司3467家的三倍有余,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中小微企业寻求更好的融资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新三板”上市门槛低,对公司治理结构、资本规模及盈利水平等要求均比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低,在其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信息披露违规、股东违规占用资金、操纵利润等经济问题。因此,如何对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板块进行约束和管理,已经成为了证监会、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的关注焦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全球公认的解决此类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美国是研究内部控制最早最先进的国家。1992年COSO委员会建立了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体系,我国在借鉴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上,颁布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并于2017年针对中小企业颁布了中小企业内控规范。为了不断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新三板”股转公司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适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是首要任务。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有效性逐一进行评价。其二,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设计权重及内部控制环节评分标准,然后通过模糊分析法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第一种是外部审计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时常采用的一种通行的评价方法,第二种是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评价时常用的方法。本文根据COSO五要素框架以及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结合“新三板”股转公司内部控制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三板”股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建立两级二十四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和评价标准,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随后,选取银都传媒为案例,针对其内部控制情况运用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通过上述方法分析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用事实案例说明模型的可行性以及“新三板”股转公司内部控制常见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