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9.0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为有记载以来,袭击日本最大的的地震。此次地震及引发的海啸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然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此次地震中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它完美的抗震性能,出色的经济性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虽然很多学者研究独立构件的力学性能,但很少有人研究其结构的整体性能。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必须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由于钢管混凝土柱在屈服后,柱子的承载力不会降低。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柱铰屈服机制,它允许部分柱端部出现塑性变形,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减轻梁端塑性变形,这就是部分柱铰屈服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钢管混凝土的基本理论,详细的介绍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其次,提出层间柱梁强度比的定义。给出基于层间柱梁强度比设计的钢管混凝土框架的尺寸模型。然后,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弹塑性Pushover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层间位移角与水平荷载关系曲线、层间位移角与层关系曲线、框架塑性铰分布图;得出结果在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研究屈服柱的损伤。结果表明:屈服柱节点柱梁强度比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