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表型或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普遍关注的前沿领域,而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对表观遗传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中药可以作用于表观遗传的多个环节,以调控基因转录及其表达,但时至今日,中医证的表观遗传学特征的研究非常薄弱。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脾虚证的表观遗传学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课题就CRC脾虚证的流行病学特征、CRC脾虚证患者粪便中GATA4基因甲基化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以期为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揭示证的现代机制提供参考。第一部分结直肠癌脾虚证流行病学研究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脾虚证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诊断为CRC脾虚证的患者110例,以IBS-D脾虚证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且符合相关中医辨证标准,自愿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且能保证所被调查内容真实性。结果:CRC脾虚证患者110例,IBS-D脾虚证患者58例,CRC脾虚证患者平均年龄(63.4±11.8)岁,高于IBS-D脾虚证患者平均年龄(44.2± 14.4岁),且两组之间年龄构成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CRC脾虚证与IBS-D脾虚证在性别方面均为男性多于女性,但两组之间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RC脾虚证患者与IBS-D脾虚证患者在吸烟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饮酒情况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CRC脾虚证患者中气虚体质最多,IBS-D脾虚证患者中阳虚体质最多,但两组在中医体质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CRC脾虚证患者中脾虚+湿热证人数最多,IBS-D脾虚证患者中脾虚+肝郁证人数最多。CRC脾虚证及其兼证在不同性别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D脾虚证及其兼证在不同性别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C脾虚证患者易兼夹湿热证,IBS-D脾虚证患者易兼夹肝郁证。第二部分结直肠癌脾虚证与GATA4基因甲基化相关性研究目的:对CRC脾虚证与GATA4基因甲基化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CRC脾虚证患者60例、IBS-D患者2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10例粪便标本,从中提取粪便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粪便中GATA4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在60例CRC脾虚证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有48例检测出GATA4甲基化阳性,阳性率为80.0%;在20例IBS-D脾虚证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有3例粪便标本检测出GATA4甲基化阳性,阳性率为15.0%;在10例对照组粪便标本中,共有1例粪便标本检测出GATA4甲基化阳性,阳性率为10.0%。CRC脾虚证患者粪便标本中GATA4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IBS-D脾虚证患者及对照组。CRC脾虚证患者与对照组粪便中GATA4甲基化阳性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IBS-D脾虚证患者与对照组粪便中GATA4甲基化阳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GATA4基因甲基化可能是结直肠癌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2.结直肠癌脾虚证GATA4甲基化水平可能高于结直肠癌非脾虚证GATA4甲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