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虢是周朝立国前后分封的重要姬姓封国,在周代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但有关的文献记载却极少。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的发现为重建虢国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考古资料,也引发了学术界对虢国考古和历史的强烈关注和广泛研究。然而限于资料,在以往对虢国墓地的研究中,最基础的分期与年代研究一直没有很好的开展。本文以三门峡虢国墓地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及纵横比较法等,结合历史学界对虢国历史的探讨,试图对三门峡虢国墓地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期与年代研究。具备分期条件的主要是铜器墓,本文对随葬的铜鼎、鬲、甗、簋、壶和盘进行了系统的考古类型学分析,先将各类铜器区分为不同的型和亚型,又将各区分为具有先后演变关系的式。根据将各类、型及亚型下的演变轨迹,将三门峡虢国墓地的铜器墓区分为前后相连的三期。第一期的代表墓葬为M2001、M2006、M2017、M1810、M1704等。这一期的铜鼎整体器型比较矮胖,足部较为粗壮,一般为中间细两头粗,鼎腹较深。铜鬲铜鬲折肩明显,足部为中间细两头粗。铜甗主要特征为下半部分的鬲足较矮,鬲腹较深,呈矮胖状,上半部分的甑腹也较深。铜簋以Ba型为代表,腹部扁圆,器身上下对称,附耳稍小且略微斜向上置,整体器型(含器盖)较圆润。铜壶的喇叭形盖和喇叭形圈足开口都比较大,最大径在腹部。铜盘主要特征为腹壁与器底间的过渡较为圆滑,盘腹一般较深,圈足较小。第二期的代表墓葬为M2008、M2013、M1052、M1820等。这一期的铜鼎整体较上式略显瘦高,足中部渐粗,腹部略微变浅。铜鬲的肩部平滑,足中部也几乎与两端等大。铜甗主要特征为下面的鬲足升高、鬲腹变浅,上面的甑腹也变浅。铜簋的腹部较扁,器身近口沿处略微上翘,附耳几乎平行放置,足部略有升高。铜壶形体瘦高,最大径在圈足底部。铜盘总体特征为腹壁与器底间的弯折程度变大,盘腹变浅,圈足增大。第三期的代表墓葬有M2012、M2011、M2010、M1706等。这一期的铜鼎整体器型以瘦高为主,部分鼎足已近似柱状,且足跟处有扉棱;腹部更浅。铜鬲的肩部已近消失,足部近似柱状。铜甗主要特征为下面的鬲足更高、鬲腹扁平,上面的甑腹也呈扁平状。铜簋的腹部较扁,器身近口沿处上翘,附耳平行略往下放置,足部较高,整体器型呈扁平状。铜壶最大径都在腹部,总体特征为颈部缩短,腹部也更为扁平。铜盘总体特征为腹壁与器底间的弯折明显,部分盘的圈足已近盘壁与底交界处。以往对虢国墓地年代的讨论,或将虢国墓地出土器物的代表人物的铭文与文献中零碎出现的记载相结合,从而判定该器所在墓的墓主年代;或将某些单个典型器物与其它地点的同类器物进行对比。以上两种方式都有所欠缺。而通过与年代序列清楚的墓群进行系统地对比,能更精确地判定虢国墓地的年代。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的序列与绝对年代都基本清楚,可以用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一期(主要为M2001)与晋侯墓地M64组(西周晚期晚段)和M93组(春秋早期早段),得知虢国墓地第一期基本与晋侯墓地M93组相同,从而断定此期的年代应为春秋早期早段。由于第三期的结束年代为晋灭虢之时,所以第三期应在春秋早期晚段。第一期为春秋早期早段,第三期为春秋早期晚段,可知第二期为春秋早期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