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最大规模的联合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息息相关,由于受到“革命史观”的影响,义和团运动长期以来是史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在这场战争中华北清军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清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史学工作者的重视,研究的热情与清军扮演的地位极不相称,对清军的评价也明显过低而对义和团的评价有明显的拔高。本文认为经过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及甲午战后的改革,战前华北形成了以武卫军为游击之师,以淮军和练军为防御部队,以陈旧的八旗绿营为地方治安部队的防御体系。清军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建设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清军存在着新旧杂陈,内部差距过大,总体实力不强的缺点,与列强无法匹敌。1900年清政府对外宣战后,清军在战争的前期积极备战调兵筹饷,试图在京津地区遏制敌人促使和谈,但清军在大沽、天津、北仓杨村等战役中接连失利,北京沦陷标志着前期的抵抗最终失败;非交战区的清军一方面竭尽全力支持勤王,一方面筹划边防防止列强入侵。这一时期的华北清军作战勇敢,对列强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由于清政府推行的“以战促和”的方针、清军近代化的片面性导致清军无法战胜列强。战争后期,清政府失去了与列强继续战斗的勇气,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与列强的求和上,此时清军的战略意图是力保山西屏障不失,直隶省则全部放弃。清军的作战任务除防御联军外,最主要的便是在各地镇压义和团以此促使和谈的尽快实现。这一时期的清军没有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反而成为镇压人民的爱国运动的刽子手。战争后期清军进行了部分的改革,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仅涉及军纪、节饷等问题,并未对战争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改革,但对以前进行的改革进行了反思。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及甲午战后的改革都是局部地区、部分的改革,清军积累了大量弊端。重视现代武器的装备而忽视现代军事人才的培养;重视模仿西式的训练而忽视对士兵精神的塑造;由于各地军队的改革各行其是导致后勤、编制混乱,战斗力参差不齐。庚子后清政府认识到这些问题开始了全国规模的、统一的军事改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