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dfasfafjdkjfkek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大学体制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大学管理重心下移,二级院系治理问题成为完善大学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优化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双一流”高校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章程进行文本分析,以及对W大学S学院、S系的案例研究可知,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主体及其权力属性表现为:党委(党总支)所代表的政治权力,院长(系主任)等行政领导班子所代表的行政权力,教授所代表的学术权力,以及教职工及学生所代表的民主权力。它们分别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学术(教授)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及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得以运作。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主要有两种决策方式,一种是党政共同决策制,另一种是党政学术共同决策制。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体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科层制行政管理体制与扁平化的专业组织机构相结合以及治理要素互相关联的特征。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规章制度建设上,相关主体对规章制度建设认识不深入、相关规章制度内容薄弱,缺乏效力。其次,在治理主体的职责权限上,党委与行政权责交叉、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失衡、民主权力参与治理流于形式。最后,在权力运行上,权力运行组织机构的内部机制不完善、关系不明朗。基于此,优化我国研究型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结构需要相应地从制度建设、权力配置及运行系统这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明确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并完善院系相关规章制度体系,为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提供制度保障。第二,构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及民主权力“四位一体”的院系内部治理权力结构,在坚持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的基础上,保证院长(系主任)的行政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授治学在院系内部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探索民主监督、共同治理的新方式。第三,打造高效协调的运行系统,贯彻“党政共同负责制”,健全党政、学术、民主组织机构及其内部机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运行回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阿胶、熟地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58例Ⅱ~Ⅵ度白细胞减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地塞米松5mg足三里注射,对照组予地塞米
目的:观察足底内侧逆行皮瓣联合V S D修复足底前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采用足底内侧逆行皮瓣联合VSD修复足底前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合并的大量腹腔积液疗效.方法:3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1例,给抽腹水、腹腔注入重组干扰素α-2b与补脾泻肺、活血利水中药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1
胜任力模型是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决策的基础,已有文献关注的重点是中高层管理者,对基层主管胜任力的研究相对薄弱。少量研究构建的基层主管胜任力模型与组织发展需求存在一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 H D)患者透析期间自我管理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30日在湘潭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M H D的180例患者,采用自制自我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时候,景观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在建设的过程中,人们逐步意识到人性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将人们的主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