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是为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农户是退耕还林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他们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退耕还林补助期限渐满,农户所营造的林分能否继续保留?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趋向是什么?怎么才能长期保证农户还林后不再复耕?这些问题将会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发展。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农户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通实地农户调查,探讨退耕农户的发展需求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价值取向、态度、行为方式以及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等,在分析退耕农户对还林成效的保持意愿时,采用了Logit模型对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意愿进行了模拟,找出影响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微观参与主体——农户的意愿和发展需求。在退耕还林实施前期,绝大多数退耕农户在确定退耕地块、退耕面积、退耕地上的树种等方面都没有选择权;在退耕还林后,农户对种植林木的技术、资金、就业渠道及优质果木牲畜品种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2)大部分农民之所以踊跃参加退耕还林的行动,主要与国家的补偿政策有关。目前的补助政策对退耕还林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受复杂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退耕区的退耕农户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会对国家补助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农民对补助的长期依赖性,决定了国家对农民的补助决非8年就能解决问题的。(3)退耕后,农户的人均纯收入虽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缓慢;工程实施六年来,农民的收入结构已有原来的种植业为主逐步地向非农业转变,但由于自身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农就业渠道仍然不畅。非农就业机会的创造和退耕农民收入的多元化是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4)退耕农户的受教育年限、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农户是否有自主选择权、林地纯收益、退耕收益补偿值、政府是否提供了后续帮助是影响退耕农户保持还林成效意愿的显著因素。在构建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应着重考虑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