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哲学家治《易》都以实现天道与人道之贯通为其学术宗旨,所以谈天道必涉及人事,讲人道必上溯天道.在易学演进的长河中,无论是象数派还是义理派在研《易》过程中皆以天人合一作为自己的哲学前提:象数易学家长于以阴阳奇偶之数解释阴阳二气,以六十四卦之变化符示阴阳二气的消息状况,从而建构起庞大的象数学体系以充分展现宇宙阴阳大化流行的生成过程,通过天人之间的直观比附来论证人道的合理性;义理派易学家走的则是将人道提升到天道、再由天道下贯到人道的路子,实际上是以人道去整合天道.二者在论证天人之道的取向上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处理天道与人事之关系上的明显的差异.朱震认为,通过象数的推演可以形象地展现天道的变化流行,而通过对卦爻辞之微言大义的阐发,则可以揭示《易》之真精神,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天人一体贯通的哲学理念.在《汉上易传》中,他从《易传》的天道观出发,采用了由天道下贯人道又从人道上达天道的治《易》路子,以气论为依据,以张载、二程的理学思想作为其方法论的哲学归属,以易图为框架构建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大量运用汉代象数易学的解《易》方法,完成了宇宙本体论与生成论的并建,实现了本体论与人生实践的统一.朱震以太极作为宇宙之本原,认为大宇宙始终处于阴阳二气的不断变化流行之中,而气的变易之道则可以通过卦爻象的变动符示出来,人要把握气的变化规律,即可以通过观察卦爻象的变化而获得.为此,他总结了动爻、卦变、互体、五行、纳甲等五种象数之法,并继承汉代易学家的"飞伏"、"反对"等其他解易方法,建立起了动态的卦爻体系,一方面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其注经之需要,另一方面也更为直观的展现了天道的变化流行.由于朱震在治《易》时大量地运用了汉代象数学的方法,所以学术界一直将他视为象数派代表人物,认为他治易的目的是企图恢复和发展汉易,是要以象数取代义理.本文以宋代学术发展状况为背景来审视朱震易学,认为朱震整合汉代象数易学方法,乃是回应时代之需要.儒学发展至南宋,二程兄弟所创建的理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伊川易传》作为儒家的易学经典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是,《伊川易传》偏重于阐发儒家伦理本位思想,对于自然天道论述较少,而新儒家所面临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儒家本体论,以巩固儒学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为在宇宙论层次重建儒学,建立起具有时代精神的儒学新体系,朱震通过卦爻变动形象地展现天道的变化流行,不是对汉代卦气说简单的重复,而是以新的人文价值视野观照自然与社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