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贫困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正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制度变迁的结构调整与转轨,以及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并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深入,将越来越尖锐和复杂。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致贫与脱贫的相关理论,并从分析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状态特征以及保障措施入手,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措施的思路以及具体对策。文章主体部分由五章节构成。第一章,即导论部分,着重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介绍论文提出的主要救助理论依据与方法及其创新。第二章,首先介绍关于贫困的相关概念,包括贫困的界定与识别。再分析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与贫困成因。其中,主要说明了城市贫困群体的分布构成以及贫困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并观察到他们存在的“贫困文化”现象,并从制度、结构、个体、文化、区域、政策几方面进行分析,列举了导致贫困的多重原因。第三章,介绍了国外关于贫困研究的一些理论与思想,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理论与思想对我国城市贫困治理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四章,首先介绍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生成后对于城市贫困群体的救助措施及其具体政策,即保障的状况,然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政策在解决城市贫困群体贫困问题上的不足之处。具体政策的介绍主要以武汉市为例,包括“三条保障线”,以及医疗、住房、就业等几方面的保障政策。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保障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制度本身的缺陷、保障资金的不足以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第五章,最后一章主要针对前面的分析,提出完善当前保障措施的政策方法。首先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对我国特有的社会保障理论思想的新的探索;提出必须标本兼治的扶贫济贫思想,并要防止福利依赖;采取政府与非政府相结合的多元救助;要实行积极的公共政策以促进社会公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城市贫困社会保障措施的具体对策,将公共救助与就业促进相联系,解决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以社会发展的扁平化诠释公平、平等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出发点;以积极公共政策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以发展观点提出贫困群体保障的更高目标,使人人都能够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使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提高到更高层次的需求,让城市贫困群体重新回归社会,减少社会排斥,防止贫困的再度恶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