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砀山酥梨果园定点、定株、定枝、定期的系统调查,结果显示,梨园主要害虫为梨木虱和梨小食心虫。无论是老果园还是盛果园,梨木虱种群的发生基本保持相对稳定,其卵量的高峰期出现在3月中旬,百枝卵量达到350粒,在其后续发生期间,卵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百枝虫口数的高峰出现在4月中旬,其值为99.33头/百枝。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4月3日至7日为发生高峰,第一代成虫于5月17日至6月1日发生量一直较大,第二代以后各代成虫发生期不整齐;早熟梨和砀山酥梨混载园片发生较重。三种类型的迷向剂对梨小食心虫均有明显的迷向效果,诱捕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但至8月下旬,三种迷向剂处理诱捕量均有所上升,表明其持效期约为3个月。其中,细长毛细管处理区见效快,而长粗毛细管和短粗毛细管2处理区持效期略长10d。3种性诱剂处理区的虫果率仍高于防治指标,可能是由于虫口基数大、气候适宜等促进蛾量的大发生所致。化学药剂防控梨木虱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24h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对梨木虱若虫速效性明显优于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倍、5000倍,其校正防效达到74.8%,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施药后7d的各处理校正防效防效相当。施药14d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倍、5000倍的校正防效高于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在试验实施过程中,各药剂处理对砀山酥梨叶、果、新梢均无药害发生,梨树各组织生长正常。不同浓度的毛竹提取物对梨木虱均有一定的防效,随着使用浓度的增加,校正防效呈上升趋势。以毛竹提取液100倍稀释液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较好,其7d的校正防效值稳定在43%以上,最大值为49.81%。且早期防治效果较后期施药防治效果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