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创新型区域建设急需有效的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测评理论提供支撑,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目的与测评方法又取决于对区域创新系统内涵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本文将区域中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创新持续性、区域带动效应的创新型产业定义为创新极,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功能是识别创新极、培育和壮大创新极,进一步促进创新极共生发展,最后通过创新极带动区域的创新扩散和经济繁荣。对区域内的创新极进行识别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功能,为区域选择主导产业、监测本地创新系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便于各区域从产业创新和促进有前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角度出发带动创新极的共生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综合创新水平。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区域创新极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归纳创新极识别以及识别因素。对国内外有关创新极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动态演化的角度归纳了国内外关于产业演化发展识别研究、识别因素研究的文献,将识别研究分为面向演化过程的研究、面向演化结果的研究、面向演化过程—结果的研究,将识别因素研究归纳为综合识别研究、规模识别研究、创新识别研究与溢出识别研究。 其次,通过分析创新极的特征,提出创新极的识别判据,建立创新极识别维度模型、创新极识别方法的三个层面以及创新极识别方法模型。依据创新极的定义与特征,从发展规模、创新持续性、带动作用三个方面提出创新极识别的规模性判据、创新持续性判据以及带动性判据。为了客观全面地识别出区域内的创新极,本文运用产业创新系统方法推导出创新极识别规模性判据的具体描述指标—知识和技术存量、主体规模、网络发育度,运用历史友好模型推导出创新极识别创新持续性判据的具体描述指标—知识创新持续性、产品创新持续性、协同创新持续性三项指标描述创新极的创新持续性,运用历史友好模型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推导出创新极识别带动性判据的具体描述指标—知识溢出、专利技术溢出、组织间溢出。在改进后的霍尔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逻辑维—发展规模、时间维—创新持续性、知识维—带动作用三个维度的创新极识别维度模型,并从知识技术层、企业产品层、社会网络层三个层面对创新极进行客观层面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引入变权综合理论提出产业知识基础因子、产业创新产出因子以及产业共生效应因子并构建创新极识别方法模型。 最后,通过建立的创新极识别方法模型,找出2010年和2012年天津市区域范围内的创新极。本文以2010年天津市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下的36个大类产业和2012年天津市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下的37个大类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所构建的创新极识别方法模型对其进行测算,得出各个产业的综合识别指数排名,并从纵向层面、横向层面以及综合层面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找出2010年和2012年可以作为天津市区域范围内的创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