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口号的提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金融行业呈现了一番新的光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大大加速了金融活动的可操作性、便捷性,金融市场不再是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具有强技术属性的互联网金融以新的形态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客户。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这对传统银行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不仅让传统金融的模式发生转变,提高了透明度与开放度,并且在信息对称、传递、处理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多领域均比传统银行更有发展潜力。本文正是基于当前银行业的现状,从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探究其对于银行绩效的影响,为银行在当前互联网金融挑战下的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视角。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就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然后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提出猜想。本文借鉴国内学者的实践经验,利用互联网数据库搜索引擎,基于“文本挖掘法”来构造衡量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数,以此描述互联网金融以及各业态模式的发展水平。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以2008-2016年国内15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基础,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作用,并进一步深入探究了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投融资、互联网货币基金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分别对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绩效存在负面作用,进一步研究各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发现:互联网支付会对商业银行的中间支付结算业务带来挤压和替代效应,使商业银行的线上支付业务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佣金收入,因此对银行绩效产生负向冲击作用;互联网融资借贷与商业银行所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同,其主要针对无法在商业银行取得融资贷款的小微企业,因此并不会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明显的影响;互联网货币基金主要对银行两个方面业务产生了影响:一是互联网货币基金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使商业银行流失了存款,因此提高了银行获得存款的成本,二是互联网货币基金抢占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减少了其在理财产品市场所获得的收入,因此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发展从成本和收入两方面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了负向冲击;而互联网大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更精准的计算与识别,可以通过降低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