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优先道设置方法及应用研究--以重庆主城区某公交优先道为例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加快,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城市道路线网扩展态势日益增长的同时,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也逐年攀升,城市交通供需两侧仍然呈现出不对称发展。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资源供给之间渐渐失衡,供不应求是我国城市交通体系面临的一大问题。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先进经验发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均在推广使用快速公交系统,采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公交优先道系统建设经费少,发展速度快,交通分摊大的优势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不二之选。因此国内很多大型城市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行公交优先,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已成为众多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已具有了丰富的设置经验。
  本文主要研究快速公交系统中的公交优先道的设置方法及应用。通过对道路基础条件影响因素、道路运行条件影响因素、公交运营条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重庆主城区公交优先道设置标准的判断条件;并建立公交优先道的临界流量模型,分析设置公交优先道的必要条件,探究公交优先道选址方法和设置优先道的可行性条件;进一步明确了适合重庆主城区的公交优先道的运营时间设置、路面宽度设置、路段位置设置、标线与隔离方式、停靠站位置与形式设置、交叉口设置等方面的设置标准。另一方面,在公交优先道运行线路优化方面,提出以车辆-站点-线路为核心的优化思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究站点设置原则,对公交线路的定量和定性诊断分析能够筛选出不合理的线路,依据合适的优化方式,利用既有线路优化调整方法和新增线路优化布设方法来合理优化公交线路。
  最后,以重庆主城区炒油场到渝鲁立交路段建设的公交优先道为例,分析出优先道建设过程中存在交叉口影响行速,站台滞留时间长及换乘中心少等问题,并用上述设置和优化方法对该路段进行案例分析,对炒油场至渝鲁立交优先道路段的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了设置逆行优先道、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智能交通监管体系、注重和其他系统连接、优化组织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评估机制等改善办法。本研究验证了常规公交优先道系统设置方法在重庆主城区道路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并对设置方法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为今后国内公交优先道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基于内嵌式干涉仪的光纤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灵活、集成度高、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成本低廉等独特优势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光纤传感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基于传统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的内嵌式干涉仪存在灵敏度低,检测精度低,温度交叉敏感等缺点。因此,本文工作主要是基于微结构光纤,针对现有光纤干涉仪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并制造了几种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传感器缺点的新型微结构光纤传
随着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日益庞大且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结构与不确定性因素。如何确保系统安全运行与节能降耗,是现代控制系统的研究重点。非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则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动态规划方法在求解最优控制问题时经常受到“维数灾”的困扰。为了克服此瓶颈,一种新颖的自适应动态规划方法被提出。该方法集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增强学习技术以及控制领域的自适应控制与最
学位
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超高层建筑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动力响应,给居住者带来不适感,甚至威胁其生命财产安全。安装被动减振(震)装置(如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MassDamper,TMD))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结构振(震)动的方法。由于传统的减振(震)装置质量越大,其减振(震)效果越好,限制了其在工程中应用。近年来,一类通过将惯容器与传统TMD相结合得到的惯容减振(震)器(Inerter-Based Vi
工程结构分析中往往涉及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如结构失稳、构件的断裂与失效、流固耦合等。因此,为了满足结构安全设计需求,对工程中各类现象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是结构工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有限质点法(Finite particle method,FPM)及其耦合方法为研究对象,对工程中常见的结构振动、流固耦合和断裂问题进行模拟和研究。基于向量式结构力学,有限质点法通过离散的质点运动描述各类结构行为。本文进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总量的30%左右,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建筑物能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超级绝热保温材料逐渐被应用在建筑领域,其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高达1000m2/g)和极高的孔隙率(98%-99%),是世界上密度最低的固体材料。但是其无定形、机械性能差、成本高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研发一种低成本且具有一定强度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并应用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