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国内国际上都存在着各种矛盾。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导致了地域歧视现象的产生。为改变这一现象,反映不同地域人文面貌的作品相继出现。同时,为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介绍中国文化,宣传中国正面形象,中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互办文化年活动等,特别是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屏”已经成为了直接展现中国魅力,宣传中国文化的窗口。但是具体介绍中国人文风貌,特别是中国地方人文风貌的译作还相对不多。此次翻译项目的文本来自于《河南人生存之道》的第一章“河南人的现状”,该章节从介绍河南人的形象开始,阐述了河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环境、城市发展历史等,详细展示了河南地区的人文特点,探讨了河南人性格特点形成的原因。本次英译实践报告,首先通过对翻译原文本进行分析,确定了原文本类型为传播河南文化和宣传河南人正面形象的文化类文本,进而分析了翻译中存在的难点,即汉语文化负载词,汉语长句,汉语四字词的翻译。通过原文本的分析,译者发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该类文本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交际翻译强调针对不同类型文本采取灵活翻译方法,重点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感受。该英译实践报告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重点解决文化类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难点,以及汉语长句、四字词、俗语等的英译难点。在此过程中,本次实践报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归纳文化类汉语文本英译的策略方法。另外,通过分析直译、意译、转换等翻译方法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探讨汉语文化类相关文本的英译方法,以供他人借鉴,促进汉语英译质量的提高。本实践报告通过对节选文本的翻译,实现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河南文化的目的。同时,通过介绍河南地区的文化和人文特点,一方面可以使国外对河南人及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为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