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 l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一种远距离迁飞性水稻重要害虫。为了寻找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本研究以对褐飞虱具有高毒力的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作为有效成份,研究其悬乳剂配制,内容包括乳化剂等助剂的筛选、与该菌株相容性较好的化学农药的筛选及混配、对褐飞虱的毒力等,以期可以为褐飞虱生物防治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褐飞虱高毒力真菌菌株的筛选选择了10株白僵菌和绿僵菌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毒力差异显著。其中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的致病力最高,累计死亡率达到81.7%,与其他9株真菌死亡率差异显著。在所有处理中,以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致死速度最快,LT50最短为4.6d,快于其它9株菌株处理组(6.9~14.0d)。从累计死亡率和LT50等指标可以看出,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死亡率最高,LT50值最小,对褐飞虱毒力最高。2、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研制以孢子萌发率为评价标准,测定了室温下,不同载体油与黄绿绿僵菌Mf82分生孢子的相容性,结果表明色拉油与孢子的相容性最好,第7d和14d的萌发率分别为78.50%、72.50%。0.1%SDS被认为是合适的乳化剂用量。在载体油中加入0.1%的SDS,在贮存7d和14d后孢子萌发率分别达到88.26%、80.83%;在稳定性方面,悬液被乳化,油珠较小,短时间静置未见分层。以保护效能指数为评价标准,筛选出0.2%抗坏血酸,作为悬乳剂的紫外线保护剂。3、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对褐飞虱的毒力研究在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研制的基础上,测定了其对褐飞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随着黄绿绿僵菌浓度的增加,褐飞虱的累计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048个孢子/mm~2时,累计死亡率达到85.0%。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剂型对褐飞虱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在接种后第7d和第9d,LC50值分别为2.1×103、9.9×102个孢子/mm~2, LC490分别为7.8×10、3.7×104个孢子/mm~2。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的致死时间与对数剂量相关,供试菌剂LT50值随着对数剂量的增加而递减,对数剂量由7.0增加到8.0时,LT50由8.9d降为5.7d。可见该黄绿绿僵菌悬乳剂对褐飞虱具有较强的毒力,在褐飞虱生物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与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研究以对黄绿绿僵菌Mf82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评价指标,测定8种常用农药在致死浓度、亚致死浓度、次亚致死浓度下与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杀菌剂多菌灵对孢子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致死浓度和亚致死浓度时抑菌率分别为81.68%和77.38%;杀虫剂与绿僵菌孢子的相容性,以吡虫啉、溴氰菊酯和噻嗪酮较好。抑制作用最弱的是吡虫啉,在次亚致死浓度时抑制率仅为9.16%,与孢子相容性最好;次亚致死浓度的溴氰菊酯和噻嗪酮抑制率也只达到9.71%和13.58%,与孢子相容性也较好。5、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与化学农药混配对褐飞虱的毒力本实验研究了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与低用量化学农药混配对褐飞虱的毒力。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第10d的累计死亡率为83.86%,噻嗪酮、溴氰菊酯和吡虫啉与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混用后,第10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88.43%、91.70%、95%。而且缩短了潜伏期,第2d累计死亡率就明显开始上升。三个混剂的LT50均小于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尤其吡虫啉的混剂,LT50仅为3.82d。因此吡虫啉是黄绿绿僵菌Mf82悬乳剂较好的增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