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腹部处于勘探早期阶段。由于钻井少、资料少、井距大,要对油藏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价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在早期勘探阶段,进行油藏的精确描述,对减少勘探工作、决策失误和加快认识油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噶尔盆地腹部的地质条件复杂。腹部区块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导致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尤其是车莫古隆起的发育演化对腹部地区油气藏形成与破坏有重要影响。腹部地区发育多套烃源岩,主要为二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时期也分多期。侏罗系储集砂体物源主要来自北面和东北面,为大型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沉积,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砂岩储层以细—中砂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少量的粗砂岩和砾岩。岩性一般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长石和云母含量高,杂基多为长石、云母蚀变的负杂基充填孔隙。因此本区砂岩储层总体泥质含量较高,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和伊利石为主。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但结构成熟度中-高。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埋深较大,物性较差,总体为低孔、低渗,少部分储层可达中孔、中渗的储层。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粒内溶孔、原生粒内孔、粒间扩大溶孔。孔隙连通性差一中等。储层为大孔隙、细喉道;孔喉分布为单峰型,大孔喉是储层的主要渗滤通道。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内夹层比较发育,但夹层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在平面上很难追踪对比。复杂的隔夹层分布导致油气水层的分布复杂。腹部I区块原油物性总体较好,密度较小,粘度较低。但是大部分油样的含水量较高,含油饱和度较低。地层水矿化度普遍中高,一般在20000-40000ppm。从电性上来看,油层的电性变化较大,总体受岩性、物性、含油性、流体性质、圈闭幅度低、油水分异不充分等的影响。除了少量井外(庄1、庄107、沙2等),大部分油层电阻增大率小于2。甚至个别井出现油层电阻率小于邻近水层电阻率(庄3井5号层油层,电阻率5Ω·m;6号层水层,电阻率7Ω·m)。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和解释油气层的难度比较大,从而导致油气水分布认识不清,油藏的地质模型难以建立。准噶尔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目前对油藏的地质特征没有一个完善的认识。
由此可见,早期油藏描述的核心是在油藏构造、沉积、储层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油气层的“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气层的测井识别和解释模型,从而建立油藏地质模型,为探讨本地区油气成藏规律提供基础。
论文在总结了前人对地层、沉积、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对腹部三工河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层的“四性”关系研究上,通过对“四性”关系的研究,建立油气水层的测井解释模型,对腹部三工河组地层重新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对腹部典型油藏进行详细解剖。最后围绕典型油气藏流体压力演化及其油气充注历史对油藏形成演化进行推断,从而为认识隐蔽输导体系与流体压力系统耦合关系,以及对油气运移的驱动力和压力封闭对油气藏保存作用进行研究,最后为开展不同地层压力系统的有利区带预测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