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AART是当前公认的治疗HIV/AIDS患者的最有效方案,自问世以来,使得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大大提升,但仍有15%-20%的患者即使病毒载量很低,仍不能有效的恢复免疫,这类患者被称为免疫重建不全者。当前,针对免疫重建不全的治疗,现代医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积极探索针对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的中医干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认为艾滋病疾病进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在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脾肾与免疫关系密切。温补脾肾法可调节免疫,促进免疫重建,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温补脾肾方药能够显著提高免疫。目前,我国男男性接触者(MSM)成为了艾滋病预防的重点,是新发感染的一个主体。与其他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患者相比,MSM人群具有独立的艾滋病特征及免疫学特点。前期研究发现脾肾阳虚是MSM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证型之一。本研究运用温肾健脾方药对MSM艾滋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中医疗效进行观察,试图从能量代谢途径探讨温肾健脾方药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为今后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分为2部分:研究1温肾健脾法对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温补脾肾的免疫2号颗粒治疗114例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者,观察温肾健脾中药对其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的改善情况,为优化MSM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2013年9月到2016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者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免疫2号颗粒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免疫2号颗粒,治疗72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免疫指标(CD4+、CD8+、CD45RA+、CD45RO+)、WHO生存质量量表等疗效指标及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观察免疫2号颗粒对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免疫指标比较1.1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222.81 ±67.15)cells/ul上升至(285.55±87.92)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60周、第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第60周、第7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上升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各访视点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cells/ul的例数逐渐增多,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72周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上升大于50cells/ul的病例有2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5.76%。对照组治疗72周后有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2.72%。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3治疗后两组免疫重建有效率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30%为免疫重建有效,在第72周时,治疗组45例有效,对照组28例有效。两组比较在第7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669.63 ±277.34)cells/ul上升至(797.39±319.55)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0.38±0.17上升至0.42±0.2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治疗后两组CD45RA+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从基线(50.63±44.95)cells/ul至(59.37±28.98)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A+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41.24±51.80)cells/ul 上升至(188.18±76.81)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在第 48 周、第60周、第7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5RO+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症状比较2.1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纳呆、腹胀、畏寒、口淡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症状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25.97±12.23下降至11.21±6.2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07.98±19.18下降至89.14± 13.3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温肾健脾法治疗MSM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可以提高患者免疫,提高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并提高患者的免疫重建有效率,促进免疫重建。2温肾健脾法治疗MSM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乏力、纳呆、腹胀、畏寒、口淡,提高生存质量。研究2从能量代谢水平探讨温补脾肾法对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44例MSM艾滋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从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和整体水平能量代谢角度入手探讨温肾健脾中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者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温肾健脾方安慰剂,治疗组采用西医抗病毒治疗方案联合温肾健脾方,治疗24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免疫指标(CD4+、CD8+)、细胞凋亡指标、红外热值等疗效指标及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结果1免疫指标比较1.1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呈上升趋势,从基线(215.61 ±82.46)cells/ul上升至(269.88±69.96)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第24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50cells/ul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上升大于50cells/ul的病例,治疗组治疗24周有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对照组治疗24周有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27.27%。组间比较,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3治疗后两组免疫重建有效率的比较CD4+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30%为免疫重建有效,上升<30%为无效。在第24周时,治疗组12例有效,对照组6例有效。组间比较,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呈上升趋势,从基线(732.45 ±231.32)cells/ul上升至(777.93±342.57)cells/ul。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的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从基线0.36±0.46上升至0.45±0.2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比较2.1治疗后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5.47±2.29下降至0.31±0.2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早期凋亡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治疗后淋巴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4.60±3.14下降至1.38±1.1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第12周、第2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细胞晚期凋亡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脏腑热值的比较3.1治疗后三焦热值的比较上焦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上焦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焦△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下焦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治疗后五脏热值的比较肺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肺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脾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肾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治疗后经穴热值的比较命门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未见显著上升(P>0.05),组间比较,两组命门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督脉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督脉ΔT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阙ΔT: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呈上升趋势(P<0.05),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神阙Δ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症状比较4.1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乏力、腹胀、腰膝酸软、四肢凉冷、口淡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从基线13.43±6.21下降至7.85±3.1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1温肾健脾方可以减少淋巴细胞凋亡,提高肾、命门、督脉的热值,改善细胞和整体水平能量代谢,从而提高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促进免疫重建。2脾肾阳虚是MSM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主要证候,能量代谢障碍是MSM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病理基础。研究提示能量代谢障碍是脾肾阳虚的物质基础,能量代谢的改善可能是温肾健脾中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