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作者蒲松龄在为读者细细讲述奇幻诡谲的鬼怪神狐故事之余,生动描摹了古代社会的世间百态。其中,两情相悦的男女爱情故事是作者钟爱的题材,贯穿于整部作品中。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作品中男女交游的风月世界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来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首先是对“风月世界”的概念作出较为清晰的界定,在充分结合作品的前提下,解读其与传统观念中交际场的关系,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风月”的“世界”,即为囊括男女两性交游的情爱过程中产生的整体感官世界。其次,综述《聊斋》中两性情爱世界研究的古今成果:从清初作品诞生之际不成系统、不成规模的只言片语的评点,到如今“聊学”研究的蔚为大观,总体而言,相关研究的热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第二部分,立足作者的人生轨迹,对《聊斋》中的风月世界与作者蒲松龄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透过《聊斋》的风月世界,流露的是蒲松龄对两性世界的态度与幻想——蒲氏尝尽人生百态的甘苦滋味,能暂借笔下风月的世界获得精神的慰藉。于是,在精神慰藉和情感宣泄的双重需求下,蒲松龄在创造“聊斋世界”时,使其充满理想化的魅力,使其间接承载作者本身具有的性情、修养和道德特质。蒲松龄处于社会底层的身份,使他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尤其需要通过给予笔下两情相悦的痴男怨女们圆满结局的方式释放自身的愤懑和不平,但这种圆满只不过是作者在人生道路追求中和穷极无聊状况下的自我激励和安慰。由蒲松龄底层文人的特殊身份出发,《聊斋》风月世界的呈现的不仅是蒲松龄于现实以外的情感寄托,更是其同时代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的平衡,换言之,《聊斋》中营造的风月世界正是他们的情感乌托邦。第三部分,对《聊斋》风月世界的发生机制作出较为详尽的剖析,即从其发生的时机、场域、参与者着手,试图解读古代两性交往应有的机缘场合,再现一个生动有趣又真实可感的情韵世界。从《聊斋》风月活动的参与者——人物着手,从阶层、性别、职业身份、性格等各方面一一展开,分析小说故事中反映的古代社会男女情欲世界中的人性之真挚美好。爱情是没有界限的,在情感的世界里,不论阶层、性别、职业身份,不论性格各异,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火花与内心相互吸引、碰撞产生的情感牵绊。第四部分,从审美对象、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及其不足处四个方面对《聊斋》风月世界的审美思想作出分析和评判。利用审美作为人类感官对愉悦事物的接受特质,从理解与感知、主客观认识、理智与情感的角度评判世界上美的存在,并深入研究以揭示美的内涵。《聊斋》所呈现的风月世界之美正需要审美剖析,成就其隽永与不朽。两性之间的吸引,离不开身体的直观感受,是由身到心的意识传递。本文由此生出灵感,试图从置身风月世界的感官直观感受出发,以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细细体味《聊斋》风月世界的丰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