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研究的“代词+(不)知道”类话语标记含有六个成员:“你知道”、“你不知道”、“我们知道”、“大家知道”、“谁知道”和“哪知道”。这六个成员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信息状况标记语,包括“你知道”、“你不知道”、“我们知道”和“大家知道”;二是超预期标记语,包括“谁知道”和“哪知道”。发话人使用话语标记“你知道”主要有提醒、告知和强调三种目的。这三种目的能够衍生出多种言语行为比如阐述、表态或告诫等等。在信息的安排方式上,“你知道”的前后话段X1和X2至少要有一个。可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X1和X2都缺省的情况,由于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这时往往会产生会话含义。在特殊条件下甚至会出现连X都省略或是X是不完整形式的情况。我们依据莱文森的“偏好组织”理论将“你不知道”的会话模式分为用于应答序列的“你不知道”和用于引发序列中的“你不知道”。其中应答序列又分为偏好的应答和非偏好的应答。在话语标记“你不知道”的形成过程中对方对于告知的请求受到经济原则的制约推动了话语标记“你不知道”的形成。话语标记“我们知道”和“大家知道”与前后话语片段具有详述、延伸、增强和转折等逻辑连接关系。二者有利于将自己认同于受话人一方,提高可接受度。衔接语篇,合理安排知识结构。二者用在语篇开头时能够减少开篇的突兀感,用在对话中能检验交谈的渠道是否畅通。超预期标记语“谁知道”和“哪知道”可以表示事先有预想但原有预想被打破即预期到反预期的过程,也可以表示事先本无预想,属于事件发展过程中意外状况的发生即由零预期到超预期的过程。从集合的角度看“谁知道、“哪知道”可以看成连接两个事件或者一个事件中两个不同环节的标记。这个事件中每一个信息点加入了主观期待都可以转化成预期。事件中只要有一个带有预期的信息点与本事件或另一个事件中的某个信息点结成“预期—超预期”对子就形成了“谁知道、“哪知道”的基本语义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