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思想和文化都随之改革开放发生了剧变。作为社会改革的一部分,在美术界在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主题内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美术界呈现了多元化发展,政治波普美术就是多元化发展情境下的产物。政治波普美术在特殊的社会情境下产生,在美术发展的历史中,充当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先锋角色。政治波普美术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形成给中国美术界带来极大冲击。本文立足于政治波普美术的特征及艺术价值的研究。对于其形成、发展中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革进行梳理,希望为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提供一个特殊的参照。基于政治波普美术发展的特殊性,本文主要采用了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为主的研究系统。在对中国当代政治波普美术进行的背景发展线索的梳理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当代政治波普美术特征,并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原因。本文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波普美术中艺术形象的变迁,以此来见证这段特殊的绘画历史的变化历程。任何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其历史、文化、经济等背景原因。政治波普美术通过反思特殊时代的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来探索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历程。在改革开放的情境下,社会物质丰富多彩,消费时代的到来更是让人们把追求物欲当作人生的理想。艺术也面临着物欲的诱惑,艺术家们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艺术的本体,这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有着残酷生存现实问题的话题。一部分艺术家沦为艺术市场商业艺术品的制造者,有的艺术家坚守自己创作的个体性,但是无论如何选择,都十分艰难,本文中针对以上问题,从政治波普美术的缘起出发,根据每一阶段艺术形象的变迁为线索,探索政治波普美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兴盛与到后期的转型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绪论部分首先说明了本论文研究选题的缘起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政治波普美术的现状做了细致的梳理,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做了归纳。第二章在时代背景的铺垫下,剖析了政治波普美术产生的几大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思想背景及其艺术背景。对于政治波普美术在这个复杂多元的大环境下的创作历程做了详细梳理。第三章梳理了政治波普美术发展的历程。详细的介绍了政治波普美术从酝酿到繁荣,沉寂到转化,各个阶段艺术表现形式、作品内涵的变迁。对于不同阶段的变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了政治波普美术作为艺术家另类政治诉求的本质属性和与相关艺术元素的形式的构成。第四章对政治波普美术的艺术特征做了分析。政治波普作为当代美术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别从它的创作主题特征、语言表现特征及特殊审美效应的特征这几个方面来剖析政治波普美术作品的特殊性。通过对文革美术符号的转化及借用,传统政治意义的消失,作品中透露出黑色幽默与反讽的意味,作品中运用恶作剧似的艺术符号反映了艺术家们对政治乌托邦的失望。第五章剖析了政治波普美术的国际影响及评价。改革开放前国外了解中国的渠道非常有限。如何在有效的渠道中了解中国社会是西方国家一直以来的目标,艺术是一个很好的渗透渠道。政治波普美术作品中通过借用文革美术符号,在画面中呈现了一种另类的政治诉求,西方社会认为这是反映了中国当下民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样貌,因此对政治波普美术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中国政治波普美术在一定时期膨胀的非常厉害,艺术家们通过西方意识形态的认可获得国际艺术地位,并进而在国内获得声誉的同时得到迅速发展与繁荣,与此同时艺术的商业价值也得到高额的回报。总之,政治波普美术是中国政治环境由保守走向相对宽松的产物,也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影响的结果。它国际地位的获得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是同步的,而其在艺术上的可取之处则由于其波普手法成功地借用了传统政治艺术的符号,从而使当代欣赏者从中感受到陌生与新奇,也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