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东海黑潮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大气热源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数据集,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数据集以及GPCP月平均全球降水资料,分析了冬春季东海黑潮及春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大气热源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并对该热源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冬春季东海黑潮及春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均为显著的大气热源区,热源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春季东海黑潮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热源以潜热为主,海洋温度锋区强弱变化可能为影响其年际异常的关键因子;冬季东海黑潮热源以近地面感热为主,但其年际异常主要与对流层中低层热源变化有关。(2)在年际和季节时间尺度上,热源增强,其可在大气对流层低层强迫出偏南气流,热源以东存在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以西存在气旋式环流异常。春季由东海黑潮热源增强所引起的环流异常,有利于同期及后期夏季副高的加强、西伸,引起同期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及后期夏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增多;反之则相反。与冬季东海黑潮热源增强相伴随的环流异常,有利于暖湿气流向我国南方地区的输送及对流运动的加强,进而引起该地区降水偏多;反之则相反。春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热源增强时,气旋式环流异常及异常偏北风不利于副高加强西伸及暖湿气流向我国输送,并且,在较弱的反气旋式环流异常的影响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江淮流域东部地区降水偏少,同时,受异常偏南风及气旋式环流异常的影响,副热带海域降水偏多;反之则相反。(3)与年际和季节时间尺度不同,在较短的天气时间尺度上,春季东海黑潮区大气热源增强可在其下方强迫出气旋式环流。东海黑潮区的大气热源增强与我国东部地区对流层低层的气旋式异常环流东移有关,热源增强后反过来又会对我国东部环流和降水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零度层亮带,是雷暴云即将消散的重要标志,又是识别冻雨的主要判据之一,而且“零度层亮带”会引起雷达对降水量的过高估计。目前,对零度层亮带的形成原因解释多为定性的,而定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随着科学的发达,脑梗死的生存率逐渐增高,但是致残率居高不下,生存者中50%~70%的患者留有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二十世纪著名的瑞士籍德语作家,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作品因为糅合了东西方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特质,具有超越超越国界,
集合预报通过动力学方法表征预报误差,合理估计实际大气的不确定性特征,能够较好地解决单一确定性预报因预报模式的高度非线性、大气的混沌性特征造成的预报技巧严重受限的问
根据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整编的西北太平洋1970-2012年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JTWC)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TC每24小时强度变化统计特征;并且利用极端
利用1961-2011年的CRU降水及温度资料、NCEP/NCAR风场与垂直速度资料,引入一个新的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维非平坦空间形式(欧氏和洛伦兹空间)中的Mannheim曲线,给出了Mannheim曲线的定义并考察了非类光Mannheim曲线及其侣线的性质.由此得到了判断一条曲线为Mann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实验力学测量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至今,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更多领域。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利
统计降尺度技术是实现气象要素精细化预报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应用自适应的递减平均降尺度方案对中国地面气温进行精细化预报,并针对原方案在剧烈降温时天气预报结果不理想的
在台风移动的非引导效应的理论框架下,利用位势涡度趋势诊断方法(简称PVT诊断方法)可以计算非绝热加热等多种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直接影响(非引导效应)。本文在成功模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