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髓损伤有两个阶段,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其中继发性损伤的危害更大。甲基强的松龙(MP)能够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抗炎、抑制脂质水解和花生四烯酸释放、改善损伤后脊髓血流、防止细胞内外Na、K及Ca失衡、防止脊髓细胞凋亡、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增强神经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等作用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是上唯一确定有效的药物之一,也是唯一被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治疗SIC药物。目前MP治疗脊髓损伤的用药方案主要是大剂量冲击疗法(30mg/kg,iv,之后5.4mg/kg/h,iv,23h),通过外周静脉给药,该方案的治疗效果已获临床证实,但是其全身副作用也引起医学专家的重视。本实验尝试通过蛛网膜下腔给药来减少用药量,减轻全身副作用,为避免反复多次注射引发感染,先将MP微球化,力求通过一次性蛛网膜下腔注射MPS-PLGA微球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1)MPS-PLGA微球的制备及优化:以PLGA为囊材采用W/O/W型复乳法制备MPS-PLGA微球,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检测优化条件下制得微球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速度和稳定性。(2)动物实验:将240只成年将康SD大鼠(体重:230-2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D四组,A、B、C三组按Nystrom法(50g,5min)制备大鼠压迫损伤模型,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MPS-PLGA微球(3mg/kg),B组尾静脉注射MPS(30mg/kg),C组不予治疗,D组为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而不压迫)。于术后各时相点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MEP检测、损伤段脊髓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检测、HE染色、Bcl-2和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内水相和油相体积比1:10、初乳功率150W、MPS浓度60mg/ml、复乳时间3min、复乳转速2000转/分钟是制备MPS-PLGA微球的最佳工艺组合。(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形态规则(近圆形)、表面光滑、平均粒径12±9.41um、粒径分布集中(<18um的微球数占80.58±1.12%)、载药量26.98%、包封率67.46%、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y=3.203t1/2+40.526)。(3)A、B、C三组动物在损伤后其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均降低,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14d时仍低于正常水平,各时相点组内存在显著差异(p<0.01),A、B、C三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A、B组于术后3d、7d、14d明显高于C组(p<0.01),A组7d、14d时优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大鼠脊髓损伤后MEP N1波潜伏期明显延长,随时间增加逐渐恢复。A组于7天基本恢复正常,B组也于14天时恢复至正常水平,C组14天时与D组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5)NO含量和NOS活性于脊髓损伤后2h已有升高,24h打高峰并持续到72h。A、B两组明显低于C组(p<0.01),但仍高于D组(P<0.01),且A组低于B组。(6)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对阳性染色面积和平均光密度于伤后3D达最低点,各时间点A、B组与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在损伤后1d达高峰,并于7d时恢复正常水平。在8h、1d、3d三个时间点,A、B组与C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组和B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W/O/W型溶剂挥发法是MPS-PLGA微球很好的制备方法。(2)按正交设计优化工艺制备的MPS-PLGA微球符合药学要求。(3)MP早期应用能够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MPS-PLGA微球蛛网膜下腔注射给药治疗脊髓急性损伤的效果不亚于于MPS外周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