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儿童原发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尿蛋白转阴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初次诊断为PNS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尿蛋白转阴时间进行分组(≤2周,>2周且≤4周,>4周且≤6周以及>6周)。收集PNS患儿一般情况以及化验指标,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多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多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条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将有意义的单因素最后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于纳入的185例病例进行分析,所有病例中患儿发病年龄的中位数是4岁,四分位数间距为2-8岁,发病高峰在学龄前期。对于PNS患儿发病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四组人群年龄存在不同,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计数资料:尿蛋白定性、尿常规中潜血程度、是否合并感染、患儿服药依从性是否良好、以及发现症状至患儿口服激素的时间(<10天和≥10天)进行单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从发现症状至口服激素时间、服药依从性以及尿蛋白定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计量资料:年龄(Age)、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C反应蛋白(CRP)、补体C3、口服激素后首次尿蛋白阴性天数、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白细胞、IgA、首次阴性时间以及总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血IgA、第一次尿蛋白阴性时间、总蛋白、从发现症状至口服激素时间、服药依从性以及尿蛋白定性)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尿蛋白首次阴性的时间每增加1,认为尿蛋白转阴时间OR值是原来的1.261倍(95%CI:1.185-1.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发现症状至口服激素时间≥10天的,<10天的尿蛋白转阴时间OR值是0.260(95%CI:0.125-0.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较于服药依从性好的患儿,服药依从性差的OR值10.350(95%CI:4.302-24.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蛋白定性分为4组1+,2+,3+,4+,与尿蛋白4+相比,1+个体尿蛋白转阴时间增加1个等级,尿蛋白转阴时间OR值是原来的0.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1.在所收集病例中PNS患儿发病年龄的中位数是4岁,发病高峰为学龄前期,各组间PNS患儿性别无差异。2.PNS患儿从发现症状至口服激素时间越长、首次尿蛋白阴性时间越长、服药依从性差以及入院时尿蛋白定性等级高是导致患儿尿蛋白转阴时间长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