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切除范围及手术方式仍然存在争议。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腮腺浅叶切除术(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SP),此术式包括解剖面神经各分支、结扎腮腺导管、切除包含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腮腺浅叶切除术安全可靠,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肿瘤复发。但是术后出现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面部凹陷畸形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肿瘤包膜外切除术(extracapsular dissection,ECD)是一种创伤最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方法,此术式将肿瘤连同周围1-3mm肿瘤包膜外薄层结缔组织一并切除,保留腮腺组织,少分离或不分离面神经。据报道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包膜外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而肿瘤的复发率并没有增高。在临床上,腮腺良性肿瘤手术选择腮腺浅叶切除术还是包膜外切除术,目前还存在争议,并没有定论。本研究采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方法,收集比较腮腺浅叶切除术和包膜外切除术术后转归的相关文献,对其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循证医学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检索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比较腮腺浅叶切除术和包膜外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转归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3月。检索策略为:英文文献采用检索词:(1)extracapsular dissection,capsule dissection,(2)parotid neoplasm,parotid tumor,parotid。中文检索词为腮腺,腮腺肿瘤,被膜外切除,包膜外切除。并通过手工检索和追溯参考文献获得尽可能多的文献。2文献的筛选纳入及排除标准:(1)研究设计应为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排除个案报道和非对照研究等;(2)研究目标为原发于腮腺的实质性、上皮性肿瘤,临床诊断为良性。排除涉及复发,多发,恶性肿瘤和非涎腺来源肿瘤;(3)文献应明确描述腮腺浅叶切除术和包膜外切除术详细的手术方法。本研究中,包膜外切除术定义为:在肿瘤包膜外薄层结缔组织外1-3mm切除肿瘤,不刻意寻找和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定义为:寻找并解剖面神经,将全部或部分腮腺浅叶及肿瘤一并切除。排除手术方法不明确者;(4)包膜外切除术作为实验组,腮腺浅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5)纳入文献中,病例达到一定数量(≥5例),资料完整;(6)数据中应至少包括下列预后指标中的一项(复发,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才可纳入。如遇到同一作者发表了数据和研究时间重复的多篇文章,则选择最新研究或者包含病例数目多的研究。3资料提取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如遇分歧,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位研究者的意见解决。资料提取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作者国别等;(2)研究设计;(3)病例数目;(4)随访时间;(5)复发、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例数;(6)结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除Uyar等和柴松岭等的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外,其余均为回顾性研究。4统计方法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比值比(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同时采用I2对异质性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当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I2≥50%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进行评估,并采用Stata11.0软件,结合Egger回归进一步分析。结果:1检索结果通过原始检索和参考文献回顾,共检索出143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这些文献进行了进一步筛选,最终获得15篇文献用于Meta分析。15篇文献出版于1979年至2013年,其中来自英国4篇,中国3篇,希腊2篇,德国2篇,挪威、土耳其、美国、意大利各1篇。15篇文献共包括2929例患者,其中1796例接受包膜外切除术,1133例接受腮腺浅叶切除术。各文献研究涉及复发、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情况。2复发率14篇文献涉及术后复发。包膜外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分别是1.29%(23/1776)和1.48%(16/1081),无异质性(P=0.76,I2=0.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包膜外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55)。3面神经麻痹10篇文献涉及暂时性面瘫。包膜外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分别为5.48%(74/1350)和22.94%(139/606),出现较大的异质性(P=0.01,I2=5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包膜外切除术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0001)。10篇文献涉及永久性面瘫。包膜外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0.66%(8/1221)和2.71%(15/554),未见异质性(P=0.15,I2=4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包膜外切除术术后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1)。4 Frey综合征11篇文献涉及Frey综合征。包膜外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91%(26/1360)和16.71%(111/664)。不存在异质性(P=0.65,I2=0.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包膜外切除术术后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P<0.00001)。5涎瘘5篇文献报道涎瘘发生率,包膜外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涎瘘的发生率分别为0.53%(5/946)和2.96%(10/338),无异质性(P=0.34,I2=1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包膜外切除术术后涎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6发表偏倚漏斗图(以Frey综合征所涉及文献为例)显示,入选的文献大致围绕中心呈对称排列,Egger回归分析P值均大于0.1,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通过比较,包膜外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前者可明显减少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