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肽口服纳米粒的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毒肽是从天然蜂毒中提取的水溶性多肽类药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近代研究发现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到目前,蜂毒的临床应用仍有限,其原因主要是蜂毒的成分众多,作用复杂,会引起过敏反应。本文以制备抗癌口服制剂为目标,系统研究了蜂毒肽的分离纯化、PLGA-HP55口服纳米粒的制备、蜂毒肽纳米粒在肠内吸收特性以及体内外抗肿瘤药效。 首先采用SephadexG-50凝胶过滤层析法分离纯化蜂毒肽,利用空间排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Tris-Tricin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电泳条带的位置与蜂毒肽标准品基本一致,分离纯化后蜂毒肽的含量从原来的48.71%提高到96.48%,经测定样品溶血活性较强,半数溶血浓度(HD50)值为9.13μg/mL。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对蜂毒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蜂毒肽水溶液在低温条件下(4℃)比高温条件下稳定,在强碱性环境长期保存不稳定。 为了提高蜂毒肽在纳米粒中的包封率,采用疏水离子对法制备了蜂毒肽/SDS复合物,以复合率为质量评价指标,考察了制备复合物的影响因素,确定处方及工艺为:蜂毒肽与SDS质量比为5:3,室温下搅拌5min,转速为500rpm。体外溶血活性考察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考察结果表明,蜂毒肽/SDS复合物中蜂毒肽的生物活性基本没有降低。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蜂毒肽和SDS是以物理相互作用结合。DSC差示扫描与X-衍射分析表明蜂毒肽/SDS复合物呈现无定型特征。形成复合物后蜂毒肽在pH4.0、pH7.0和pH9.0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从0.21±0.08、0.52±0.08和0.19±0.05提高到了11.79±2.50、29.39±4.78和20.51±2.14,其亲油性有了显著的改善,从而提高了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尤其是在乙醇中溶解性较好,可达到20mg/mL,为纳米粒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口服纳米粒的制备采用了乳化溶剂扩散法。以乙醇与丙酮为良溶剂,含PVA的水为不良溶剂,以HP55与PLGA为纳米粒的高分子载体制备蜂毒肽复合物纳米粒后,对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行为进行了评价。根据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优化了处方和工艺条件。确定处方为:蜂毒肽与SDS的比例为5:3(w/w),蜂毒肽与高分子载体的比例为1:15(w/w),HP55与PLGA的比例为1:5(w/w);工艺条件为:乙醇与丙酮体积比为0.3:1.0(v/v),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3:10(v/v),丙酮中高分子载体浓度为3.0%,水相中PVA浓度为1.0%,搅拌速度为500r/min,室温搅拌4小时。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具有一定肠溶性质的蜂毒肽/SDS复合物纳米粒(MSCPHNP),蜂毒肽包封率87.8%,载药量6.01%,粒径~192nm。将处方中的HP55替换为PLGA就得到蜂毒肽/SDS复合物PLGA纳米粒(MSCPNP),蜂毒肽包封率90.3%,载药量6.18%,粒径~136nm。所得纳米粒粒度分布均匀,表面荷负电,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呈球形或椭球形,外形圆整。纳米粒体外释放考察结果表明,其突释效应较强,后期药物释放缓慢且不完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纳米粒中蜂毒肽的蛋白结构特征峰存在。采用改良的亚甲基蓝法对纳米粒中SDS含量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纳米粒的制备过程中,复合物中的SDS与蜂毒肽发生了解离。溶血活性实验表明在制备过程中蜂毒肽活性没有受到影响。并且在-20℃保持干燥的条件下,蜂毒肽纳米粒的稳定性良好,蜂毒肽的活性在3个月内基本没有变化。 采用罗丹明B标记的PLGA纳米粒考察其在肠内膜的吸收透过情况,结果表明纳米粒可以透过肠道粘膜上皮Peyer's淋巴结吸收。纳米粒可以保护蜂毒肽,抵抗胰蛋白酶的降解。分肠段回流吸收实验表明,以纳米粒为载体的蜂毒肽在回肠和结肠吸收较好,其次是空肠,在十二指肠段吸收最差。处方中引入肠溶材料HP55及加入空白纳米粒对药物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泊洛沙姆188后,以纳米粒为载体的蜂毒肽肠内吸收有增加的趋势。 在药效学研究中,采用MTT比色法以MCF-7人乳腺癌细胞为模型考察蜂毒肽口服纳米粒的体外抑制肿瘤作用,结果表明纳米粒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具有长效缓释特性。采用荷H22鼠肝癌瘤小鼠为模型考察蜂毒肽及其纳米粒制剂的体内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结果表明,口服蜂毒肽/SDS复合物纳米粒(MSCPHNP)对小鼠H22实体瘤有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口服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药效优于口服蜂毒肽原料药,与腹腔注射1/20量的蜂毒肽药效相当,并且蜂毒肽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提高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电力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先进设计理念,并通过工程中每个层次在网络结构、设备布局与配置、基本监控功能、与
将过硫酸铵液相高级氧化法应用于烟气中NO的深度净化,以过硫酸铵-NO为实验体系,鼓泡反应器为气液反应装置,考察了净化液温度、Fe2+-EDTA浓度和过硫酸铵浓度等对净化率的影响.
以炉气中SO2浓度及硫酸亚铁的脱硫率为指标,探究了不同硫酸亚铁水合物、煤炭种类、C/S值(物料中C与S的摩尔比)和温度对热裂解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硫酸亚铁水合物先脱水再分
利用纯天然绿茶提取物茶多酚(TP)对氧化石墨烯(G0)进行表面接枝修饰,制备了TP修饰的石墨烯(TPG),采用机械共混和热固化成型等方法制备了TPG/高分子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
重组AcNPV载体系统是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陆长德实验室近年来发展出来用于家蚕基因功能研究的载体,为了进一步发挥此载体系统在家蚕基因功能研究中的作用,本工作的目的是建
以羟乙基乙二胺和妥尔油脂肪酸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合成了妥尔油基羟乙基咪唑啉,利用Fr-IR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在盐酸体系中的缓蚀性能.结果 表明,妥尔油基羟乙基咪唑啉
以玉米淀粉(CSt)为原料,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采用过硫酸铵-热双引发体系快速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CSt-g-DMC.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较佳制备工艺:
塔河油田稠油集输多采用加热输送方式,传统水套加热炉加热传热过程效率欠佳,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为此,将传热性能优良的纳米流体引入到原油加热输送系统中.结果 表明,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