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肺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 LAM)血清学标志物研究目的:验证LAM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 VEGF-D)水平能反应LAM疾病严重程度和雷帕霉素治疗反应;探索血清血小板衍生因子-BB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2(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bFGF-2)水平诊断LAM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登记注册的231例确诊或拟诊散发性LAM患者的血清VEGF-D水平和当时的肺功能、动脉血氧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评分以及是否使用雷帕霉素的相关性,并用ELISA法测量患者血清PDGF-BB和bFGF-2水平。结果:未经雷帕霉素治疗的LAM患者血清VEGF-D水平与当时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 no xide,DLCO)%预计值(n=131,r=-0.250,P=0.004)、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 (n=155, r=-0.232, P=0.003).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difference of alveoli-arterial oxygen pressure, (n=155, r=0.285, P<0.001)和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T) (n=252,r=-0.184,P=0.014)相关,而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预计值、FEV1/FVC、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预计值、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预计值、RV/TLC和SGRQ评分无关(p>0.05)。使用雷帕霉素治疗的LAM患者血清VEGF-D水平下降速率要比未使用雷帕霉素治疗者快9倍(P<0.001)。LAM患者血清PDGF-BB和bFGF-2水平相对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LAM患者血清VEGF-D水平反应了其疾病严重程度和雷帕霉素治疗反应。LAM患者血清PDGF-BB和bFGF-2水平可能不是诊断LAM特异性指标。第二部分:肺淋巴管肌瘤病(LAM)雷帕霉素治疗效果研究目的:了解LAM患者雷帕霉素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目前的LAM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登记注册并接受雷帕霉素治疗的98例确诊或拟诊的散发性LAM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雷帕霉素治疗前后LAM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氧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SGRQ评分和血清VEGF-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雷帕霉素治疗患者大都为肺功能迅速下降或严重损毁者。在同时有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评估的患者中,雷帕霉素治疗前后FEV1每月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1.12+30.78ml和16.11±36.00ml (n=18,P=0.002),动脉氧分压水平每月的变化幅度分别-0.55±0.60 mmHg和0.30±1.19 mmHg (n=18,P=0.018),6分钟步行距离分别为358.8+114.4m和415.6±118.6m(n=46,P=0.004),SGRQ总分分别为57.2+21.0和47.5±22.8(n=50,P<0.001),血清VEGF-D水平中间值分别为3075.6pg/ml和1609.4pg/ml (n=39, P<0.001)。结论:雷帕霉素治疗能稳定肺功能迅速下降或严重损毁的LAM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氧分压,改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和SGRQ评分,并降低血清VEGF-D水平。帕霉素治疗的98例确诊或拟诊的散发性LAM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雷帕霉素治疗前后LAM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氧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SGRQ评分和血清VEGF-D水平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北京协和医院17例Birt-Hogg-Dube (BHD)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目的:了解中国BHD患者的临床特征,特别是肺部CT的特点。方法:对2012年至2015年间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17例来自11个不同中国家庭的B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个家庭中,有10个(91%)有家族性气胸或肺大疱病史。在17例患者中(男4人,女13人),1例(6%)患者有皮肤损害,17例(100%)均有肺部囊性病变,11例(65%)有气胸史。15例患者进行腹部CT或B超,3例(20%)患者有肾囊肿,但未发现肾脏恶性肿瘤。13例患者可以获得胸部CT资料,其中9例(69%)患者肺部有大量囊泡(>20个)。囊泡分布以双侧(92%)、下叶(100%)和纵膈旁(92%)为主。结论:中国BHD患者多有家族性气胸或肺大疱病史,其主要表现为肺部囊性病变和气胸,皮肤损害和肾脏肿瘤很少见。肺部CT表现为大量双侧分布的以下叶和纵膈旁为主的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