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服饰具有物质性外,亦具有隐喻性,从隐喻的角度可以理解服饰的内在含义。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中的服饰具有丰富的视觉语言,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审美。电影服饰隐含了影片历史、政治、文化、民族风俗等深层次信息,其通过无声的艺术表达,在人物形象塑造、烘托氛围、丰富和推动故事情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电影金像奖作为中国唯一设立“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的重要电影评奖,肯定了电影服饰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在香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具有物质性外,亦具有隐喻性,从隐喻的角度可以理解服饰的内在含义。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中的服饰具有丰富的视觉语言,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审美。电影服饰隐含了影片历史、政治、文化、民族风俗等深层次信息,其通过无声的艺术表达,在人物形象塑造、烘托氛围、丰富和推动故事情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电影金像奖作为中国唯一设立“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的重要电影评奖,肯定了电影服饰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在香港金像奖1993年开始设立该奖项的基础上,以其提名与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对其电影服饰的隐喻性做出研究。本课题以香港电影为依托,对电影服饰设计艺术形式中的隐喻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对1993年至202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与获奖影片进行整体分析,对其中的服饰设计进行整理归纳,并分析设计手法。通过案例与影像分析法,对电影服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影片进行深度剖析,从中分析出其蕴含的隐喻意义,最终得出电影服饰设计隐喻所蕴含的价值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的整体研究进行隐喻价值下的电影服饰设计创作,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别分析香港电影服饰、隐喻与设计隐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研究对象,并分析电影服饰设计的隐喻特性及功能;第二部分从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的获奖影片服饰设计出发,以其故事背景进行时代划分,分别对影片中的古装、民国时期服饰、现代服饰做出分类分析,并对比、区分具有服饰隐喻设计的影片,通过对相对应人群的交流访谈,进一步归纳电影服饰设计隐喻手法,为此后案例电影服饰隐喻的内容研究作参考基础;第三部分从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影片入手,选取最具典型代表性案例,从服饰色彩、材质、款式、饰物四方面入手,对案例电影中的服饰设计隐喻表现展开深入研究;第四部分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总结香港金像奖电影服饰设计的价值意义,引申出对内地电影服饰设计的启示,为后续的应用设计指明方向;第五部分为电影服饰设计输出,基于电影服饰的隐喻研究,从中选取影片,最终产出以案例电影为基础的人物服饰设计。本课题以香港金像奖优秀获奖影片中的服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论证电影服饰所蕴含的隐喻作用及其重要性。同时,通过对获奖影片服饰进行分类划分及对比分析,提出以隐喻为中心的电影服饰设计思路和方法。本课题证实隐喻设计在电影服饰设计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并得出其价值体现与启示,为以后相关电影服饰的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1931.9.18—1945.8.15),不仅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伟大卫国战争史,而且是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悲壮的民族抗争史。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不屈抗争历程,深刻地影响了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在中国全民族的抗战过程中,各族儿女在团结抗争中更加走向觉醒与融合,共同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藏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且富有反抗精神的民
巴蜀家谱按照“欧苏”等编纂模式,遵循“敬宗收族”思想原则,以家族繁荣稳定为目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本文在认真梳理80种清代、民国巴蜀家谱基础上,将家谱编纂者意识划分为宣扬教化、敬宗收族和文化自觉三个表述层次,分析家谱在家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寻找家谱成为承载价值叙述的深层原因,理解家谱试图建构的多元立体价值体系。首先是梳理家谱编纂概况,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家谱编纂者意识呈现出层累递进的样态
养育倦怠是一种长期暴露于育儿压力环境下导致的特殊综合征。养育倦怠的出现使得父母睡眠质量下降、自杀意念提升,并且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和暴力行为。同时,养育倦怠还会因为父母一方对孩子的忽视或暴力行为进而导致夫妻冲突,从而降低父母的婚姻满意度。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探讨母亲养育倦怠形成的远端因素和近端因素。研究一对亲代养育与柔情问卷(PCAT)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本土化修订。本研究在大学
庄学本,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是中国著名的摄影家、民族学家。1934年至1942年近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四川、甘肃、青海等省的各民族地区,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以及日记,形成了《羌戎考察记》、《青海土人的文化及其地理分布》、《丹巴调查报告》、《康藏民间故事》、《西康夷族调查报告》等著作,这些著作里的照片及文字资料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川甘青民族地区的民族风光
宋代归安刘氏家族原本世居于彭城,先祖于五代时为躲避战乱,举家自彭城迁居湖州归安,家族在此基础上继续繁衍壮大。本文结合正史与墓志的相关记载追溯刘氏家族源流世系,勾勒其兴衰历程,概述其婚姻和交游情况,探讨对家族的积极影响;通过考察刘述、刘一止、刘宁止和刘岑四位家族代表性人物的仕宦活动分析他们对家族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而分析影响家族兴衰的因素,突显家族特点。刘氏家族经数代生息和繁衍,至第五代刘述因科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迁徙源复杂多样,人员活动区域大,人户分离,掌握情况难,获取有用信息难,异常事件难以主动发现,社区治安安全隐患大,这些问题给公安民警的警情挖掘带来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传统警务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治理需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以满足日常警务工作需求。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对社区中老人生命安全的关注也十分重要,资料显示,老人发生意外生命事故80%以上的原因
本文依托扎实的田野调查资料,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对跑帷子的生成历史、文化生境、仪式过程、文化象征、功能意义以及仪式变迁展开讨论,从仪式与结构视角论述了村民及信仰共同体与国家权力的有效互动过程,以此考察仪式对乡土社会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汤阴位于河南、河北、山西的接壤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加之位居南北交通要冲,因此成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常年战乱使得当地人普遍求助于超自然的神灵,信仰风气
船型参数对船体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合适的船体型线能够有效改善船体各方面性能。本文以KCS船型为例,首先采用CFD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水池,通过VOF方法捕捉自由液面,并将RAN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模拟船体在不同速度下的总阻力和纵摇、升沉幅值。然后与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能够准确计算KCS船型的水动力性能。最后,研究船体长度和船体宽度的变化对船体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船长对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非遗教育已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非遗教育作为课程设置包括在高校、高职、初高中、小学以及幼儿教育体系中。学龄前儿童教育(幼儿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非遗教育在学前教育中逐步得到教师、政府政策制定部门的重视和关注。非遗保护与学龄前儿童学校教育有机融合面临以下困境,非遗教学内容单调与教学手段单一、非遗教育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将服务设计作为提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