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薄弱对村民自治运作的影响——以浙江省上村为个案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乡政村治”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下,国家将政权上收至乡镇,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即在农村范围内,由村民依法办理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标。   在村民自治制度下,村庄成为相对独立的社区,要求自主维护村庄秩序,自我管理村务、提供社区服务。村民自治的运作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撑。然而,由于村级组织管理的是村庄内部的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为本社区全体村民,故其运行成本也应由村级公共财政负担。但在“去集体化”的农村经济改革中,部分村庄的集体经济薄弱,无力为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从而对村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了多方位、深层次的影响。本文拟以上村为个案,考察集体经济薄弱对村民自治运作的影响。   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个案村概况,并对相关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分析。   第二部分:建国以来村级集体经济的演变。主要以集体固定资产、集体积累和集体收入为分析维度,考察了上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变迁过程,通过对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前后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发现该村在改革以后出现了集体固定资产日益减少、集体收入渠道日益萎缩等现象,村级组织可控的集体资源呈式微之势。   第三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对村民自我管理的影响。调查发现,在集体经济薄弱的背景下,村民自治的运作无法得到村级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撑。为完成必要的村务活动,村级组织努力寻求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借经济支持之机,不当干预村治活动,致使村民自治变异为准行政管理。同时,向下寻求民间新富群体的经济资助,由此形成了特定意义上的“资本权力化”现象。在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经济能人介入甚至主导村庄治理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理由,致使群众自治变异为能人治理。   第四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对村民自我教育的制约。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村民的自我教育需求增长,特别是在法制教育、民主意识培养、非农信息技术培训、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及文化认同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迫切的需求。所有这些教育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的自我教育因受集体财力制约而呈现出无力状态,特别是村级组织无力开展有效的社区教育活动。   第五部分:集体经济薄弱对村民自我服务的钳制。伴随着农村生产的多样化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村民由“生存理性”上升为“发展理性”,提出了更高、更多的社会服务需求。在村民自治背景下,要求村级组织提供多样性的社区服务,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但因受集体经济薄弱的钳制,村级组织无力提供相应服务,导致了不同程度的自我服务缺失。   第六部分:讨论与思考。集体经济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财政支撑。类似上村这样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村民自治财政支持新机制。一方面,积极探寻突破集体经济薄弱困境的可行路径;另一方面,努力拓宽财源,探索村民自治的多元财政支持机制。  
其他文献
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农村问题的根本性问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其赖以生存的最后保障。进入新时期以来,为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土地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
问题源于人们对现有或未知事物不解和探究以及对人类发展的自我反思。问题也就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毛泽东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数量与日俱增,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拆建过程中,破坏城市原有的历史风貌,忽略城市文化的保护与
老年人长期照护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相伴随的是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