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部任务当中,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整个“三农”工作的核心。因为只有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才能逐步使农民生活走向富裕,切实缩小城乡差别,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是国家行政的基本单元,居于宏观之末,微观之首,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担负着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职责。要促进农民持续有效增收,关键在县域经济发展。近年来,东平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东平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仍然处于山东省中下游水平,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富裕程度不高,有效增收的路子不宽,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当前东平县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文献调查、访谈、比较分析以及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揭示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根源,找出内在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更快地推进东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帮助和实践指导。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思路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及相关理论;第二章,介绍了东平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第三章重点阐述农民增收缓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消极影响;第四章重点深入分析了制约东平县农民持续有效增收的原因;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从现代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有效增收,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本文指出农民增收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既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又与公共管理与服务改革直接相关,需要在放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视野当中,以现代公共管理学理论为指导,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并据此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壮大县域经济、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教育培训农民等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