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其中枢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中缝核簇等富含5-HT的脑干核团被认为是偏头痛可能的“发生器”。为了了解偏头痛中枢痛觉调控机制,我们设计了该实验。本实验旨在: 1.探讨PAG以及PAG内5-HT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偏头痛中的角色。 2.研究曲坦类药物作用于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及PAG中5-HT受体亚型。 3.观察偏头痛模型三叉神经颈髓复合体5-HT免疫阳性纤维含量的变化,以及5-HT1B/1D受体激动剂对5-HT纤维的作用。 方法: 1.成年S-D雄性大鼠18只,根据随机原则将实验动物分为刺激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3组。刺激组手术后24小时给予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旁硬脑膜电刺激2小时,对照组手术后不行电刺激,空白对照组不行手术,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行PAG区冰冻切片c-fos和c-fos与5-HT双标染色。 2.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佐米曲坦组(1mg/kg,i.p.)、佐米曲坦+BRL15572组(佐米曲坦1mg/kg,BRL15572 0.3mg//kg,i.p.), BRL15572组(0.3mg/kg,i.p.)。给药后30分钟行电刺激,分别行延髓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尾段、上颈髓和PAG冰冻切片C-fos染色。3.30只雄性 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刺激组、生理盐水组、佐米曲坦组、 佐米曲坦+BRLI 5572组。分组处理后行延髓尾段、1颈髓冰冻切片 5-HT 染色。结果: 1.PAG神经元C-fOS表达和5-HT与 C-fos共存:C-fOS阳性细胞数在 PAG内自头侧至尾侧逐渐增多。腹外侧区阳性细胞数最多。三组间C-fos阳性细胞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双标染色 5爿丁和 CioS阳性细胞聚集在腹外侧PAG(ventrolateral PAG vIPAG),但双标细胞较少。 2.三叉颈髓复合体内上矢状窦旁硬脑膜电刺激诱发C-F。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一ie4= 叉申经脊束核尾段(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 TNC)和上颈髓(upper cervical segments ofcod UCC)背角浅层(l、11层X 佐米曲坦可明显抑制该区神经元C-fos表达,而 BRL15572(高度选择性5-HTID受体桔抗剂)可桔抗佐米曲坦的大部分抑制效应;单独给予 BRLI 5572对脑膜刺激诱发69 C-fos表达无影响。 佐米曲坦可明显减少 VIPAG区 C-fos表达;BRLI 5572对佐米曲坦的抑制效应无影响;单独给予 BRLI 5572时 VI叩G Z C-fos表达无变化。 3.刺激组较对照组TNc内5-H丁阳性纤维明显增多,注射生理盐水后含量无明显变化,佐米曲坦门,i.p.)治疗可明显减少 5爿T阳性纤维,BRLI 5572可桔抗佐米曲坦抑制 5-HT释放效应。结论: 1.vIPAG神经元(尤其是尾段)在该偏头痛动物模型中兴奋。兴奋神经元与 5-HT阳性胞体在 PAG有相似的分布。兴奋神经元中部分为 5-HT神经 元。 2.佐米曲坦可通过5-HTID受体抑制刺激SSS旁硬脑膜诱发的TNC和 4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UCC背角神经元兴奋;佐米曲坦可抑制 PAG神经元兴奋,高度选择性5-HTID受体桔抗剂不能桔抗佐米曲坦的作用。 3.刺激 SSS旁硬脑膜可增加 TNC的 5-HT阳性纤维;佐米曲坦可抑制5-H丁阳性纤维的增力。。中枢5-*T的释放通过5-*TID和其它未知5-*T受体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