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心理距离作为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教学中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但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查阅、分析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师生心理距离的远近程度问题,学者和教师们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议,师生心理距离是远是近,还没有定论;另外,以往对师生距离的研究也存在种种不足和欠缺之处。不仅如此,在日常的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师生心理距离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很难把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师生心理距离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本文重点采用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学阶段师生心理距离给予较为系统的研究,给师生距离做一个全面、系统的阐释,希望能够弥补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加深人们对师生心理距离的理解。本文的研究重点侧重于三个方面:1.把师生心理距离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结合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对师生心理距离的定义、类型、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必要性等问题进行阐述、归纳和整理;2.利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学教学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师生心理距离问题,从师生心理距离过近、师生心理距离过远、师生心理距离由近及远这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其各自的利弊,从实践中寻找师生交往的最佳距离的答案;3.从美学的角度,根据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师生心理距离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借助以往对教师、学生类型的划分成果,对师生距离的把握进行探讨,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和改善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及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该怎样改进与学生的关系。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填补了师生心理距离在理论研究上的空白,增进人们对师生距离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加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师生距离问题,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切实存在的师生距离问题,进一步改进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