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庭园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古老的中华文化和儒道哲学观念的孕育下,在世界庭园史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体系。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庭园中的体现,这种思想促使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历代中国造园家在师自然的原则指导下,创造了无数以山水为景观骨干的庭园苑囿。然而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庭园。与此相对应的庭园题材绘画随之产生。 中国文化中的山水画和庭园有着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山水画中的庭园题材,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景描绘,它同庭园本身一样,也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代表之一。我国最初的庭园题材绘画是为人物画服务,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存在。直到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专门描绘皇家庭园的绘画,一直延续到宋代,被称为“界画”。而到了元、明、清三代,无论是造园还是庭园题材绘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了现代,庭园逐渐公众化和异域化,不同画家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使当今的庭园题材山水画展现了全新的面貌。本文将从中国庭园的各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庭园题材山水画与庭园之间的联系和互相影响,将各个时期庭园题材山水画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梳理比较。从而勾勒出中国庭园题材山水画发展脉络及大致轮廓,并以此来窥探中国山水画题材发展的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