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氧化物基材料的合成、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革命性技术,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近几十年得到了广泛研究。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以石墨为负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如电动汽车和大型电源)。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稳定性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家们在设计合成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的可替代负极材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在钒氧化物基材料中,钒离子具有多种氧化态(+2~+5),同时还具有可调变的晶体结构,高的理论比容量和合适的工作电压等特性,被认为是最值得研究和开发的体系之一。但是,钒氧化物基材料如果应用,必须要解决一些瓶颈问题,如低的本征电子电导率导致差的倍率性能,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快速的容量衰退,以及繁琐危险的材料合成方法。因此,从合成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合成设计和离子掺杂对钒氧化物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调控,进一步实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优化,揭示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对推动钒氧化物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以VO和Li3VO4为研究对象,从合成化学角度,设计简单绿色的合成方法制备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钒氧化物基材料来缓和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采用离子掺杂对材料的电子结构进行调控,提高电子电导率,进一步提升电化学性能,并揭示了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以及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希望提升钒氧化物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转化型VO纳米环与多孔碳复合物的构建及循环性能提升机理。通过设计一种简单的拓扑化学自还原法,合成了VO纳米环与多孔碳的复合物。该复合结构具有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10 A g-1电流密度下,半电池循环400圈后,容量仍可达336 m A h g-1,容量保持率为85%)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 A g-1下循环时,容量仍高达235 m A h g-1)。详细的数据分析发现,该复合结构具有低的电荷转移活化能(54 me V)和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10-11 cm-2 s-1)的特点,揭示了复合结构中增强的电子传导与特殊的纳米环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以此复合物为负极,商业Li Fe PO4为正极组建了全电池,实现了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为213 m A h g-1的电化学过程。该研究表明,VO纳米环与多孔碳的复合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所提出的创新设计和使用的合成方法也会为更多功能材料的制备提供启示。2.阳离子Fe掺杂嵌入型Li3VO4的缺位结构调控及倍率性能提升机理。嵌入型Li3VO4相较于转化型VO能在电化学过程中提供稳定的结构,但它是一种宽带隙,低电子传导的半导体。通过冷冻干燥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系列Fe3+掺杂Li3VO4样品,Fe3+掺杂不但导致晶格发生轻微膨胀,而且引入了氧空位,改变了Li3VO4的电子结构,减小了带隙。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进一步显示Fe3+掺杂减小了样品的电子传输势垒。在所有Fe3+掺杂的样品中,Li3V0.99Fe0.01O4-δ负极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容量可达484 m A h g-1,即使在大电流密度2 A g-1下循环,平均容量仍可达213 m A h g-1,明显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Fe3+掺杂的样品所表现出的高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主要与掺杂使晶格膨胀和氧缺位的出现改善了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有关。通过3d金属的掺杂,调控电极材料的缺位结构,改善电子电导率,可成为提升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3.阴离子F掺杂的缺位结构调控提升Li3VO4循环稳定性研究。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采用阳离子Fe掺杂Li3VO4调节其电子结构从而提高了倍率性能,但其循环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设计阴离子F掺杂,实现对嵌入型Li3VO4的缺位结构调控,提升其循环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F-掺杂Li3VO4样品。F-掺杂的样品使Li3VO4晶格膨胀,并产生了大量氧空位及低价V4+离子。氧空位及低价V4+离子的出现使Li3VO4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带隙减小,提高了电子电导率。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当5 at%F掺杂Li3VO4为负极时,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500 m A g-1电流密度下,电池循环1100次后容量仍高达为450 m A h g-1。电化学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证明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得益于F-掺杂降低电子和离子传输能垒,循环过程中完全的结构重排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优化。F-掺杂化学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4.碳包覆Li3VO4微米球的超快溶剂热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在前面两章分别采用阳、阴离子掺杂对嵌入型Li3VO4电子结构进行调控,进而优化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但上述方法制备的Li3VO4粒子尺寸是不均匀的,而材料的均匀性对其综合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溶剂热法实现了均匀Li3VO4微米球的超快合成。合成的碳包覆Li3VO4微米球平均粒径为1.8μm。均匀的微米球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4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容量可达233 m A h g-1并具有高的容量保持率为94%。即使在高电流密度10 A g-1下,其比容量仍然可达152 m A h g-1。电化学数据分析显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均匀的微米球有效缓和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碳包覆提高了电子电导率,使电子的传输加快。以碳包覆嵌入型Li3VO4微米球为负极,商业Li Fe PO4为正极组建了全电池,在三个串联的全电池运行下,点亮了红色LED灯。所设计的超快合成方法可为缩短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借鉴,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肿瘤心脏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中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是其研究的重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是使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其引起的心脏毒性威胁着肿瘤患者和肿瘤幸存者的健康。目前尚缺乏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DOX导致的心脏毒性(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DIC)的方法。Elabela(EL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多肽
中国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长三角)、珠江三角洲(珠三角)等经济圈,人口稠密,各类制造业集中,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十分严峻。沿海地区同时受到陆地气团和海洋气团的影响,且因近岸海域因富营养化和藻类养殖,以及海水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反应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化合物,是沿海新粒子生成的重要来源。在此复合污染的大背景下,研究沿海地区大气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新粒子生成及其化学组成,对厘清我国沿海颗粒物复合污
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中CHD的严重类型,且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AMI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多发生在MI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研究表明,AMI合并VT/VF的患者往往预示着长
高硫负载量和高硫利用率是目前提高锂硫电池(LSBs)能量密度、实现商业化面临的巨大挑战。开发具有一体化、自支撑结构的三维集流体是高负载下实现多硫化物高效转化的一种有效策略。在前期报道了大量以碳基材料为基础的一体化电极,但是碳基材料化学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缺乏,比表面积巨大导致电解液难以浸润等问题制约着LSBs的发展。因此,本课题利用具有高导电性、强化学吸附能力和高催化活性的过渡金属氮化物-氮化钛(T
随着“中国制造2025”时间点的迫近,机器人的应用日益广泛,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机器人的身影。在生产工作中,机械臂周边的环境不仅复杂多样,而且面临日渐提高的工作效率和精度要求。鉴于此,本文首先以路径最短为性能指标,进行了避障路径规划研究,然后以时间-冲击最优,进行了轨迹规划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本文首先采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解对机械臂从正逆两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为后文的路径规划以及轨迹规划的研究奠定理
磁电弹(Magneto-electro-elastic,MEE)复合材料是制备智能结构与器件的理想材料,具有优异的多物理场耦合性能,可快速实现机械能、电能、磁能、热能和化学能等能量的相互转换,满足现代科技向高集成化、超微型化、高密积化发展的需求。湿热环境中的磁电弹智能元器件,其力学特性受环境湿度、温度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对温度场和湿度场中磁电弹智能元器件的静态和动态响应特性做出精准的分析,能够有效
研究背景既往使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整体长轴应变(GLS)监测癌症治疗后的心脏功能,但心肌做功(MW)参数可能在这方面表现更好,因为它们考虑了心肌应变和负荷条件。研究目的我们旨在调查MW参数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儿童和青少年肿瘤患者随访中的价值。方法从598名患者(59%男性,12.2[4.7-17.3]岁开始化疗)的2,342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获得左室功能的传统标志物(左室缩短分数[LVFS]
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上对能源液体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含有更多杂质的低质量化石燃料被开发使用,其中大量含硫化合物的燃烧会排放SOX化合物,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氧化脱硫(ODS)工艺因反应条件温和脱硫率高等优点而成为当下燃油脱硫的研究热点之一。高活性的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优异的氧化脱硫催化剂,但POMs作为均相催化剂易溶于多种溶剂,导致难分离、不易回收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共
背景及目的:幽门螺杆菌是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世卫组织认定的Ⅰ类致癌物。早期检测幽门螺杆菌对胃癌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已有许多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如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实验等,均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然而,由于设备要求高及取样困难等原因,目前仍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实现人群大规模检测。因此,建立一种适用于人群大规模检测的无创、快速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R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周围关节,最终可能导致患者关节的功能丧失,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目前,RA的早期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对于延缓疾病发展、抗炎具有一定效果,但其长期有效性及药物的副作用等问题依旧存在,对于RA的治疗有不利影响。近年来,许多新型生物材料如脂质体、水凝胶、碳纳米管等被发明,因其具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