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石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三大生态问题之一,它加速了环境恶化,致使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此后党和国家也多次在重要文件和会议上强调要推进该区域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工作。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2%,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当前,关于石漠化的研究主要从地质地貌背景、生态恢复及治理、空间格局分布、动态变化、驱动机制以及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展开,而对于区域石漠化演替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互馈关系探讨尚不深入,亟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Arcgis、Ecognition Developer和Spss等GIS、遥感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软件,基于2000年和2011年两期喀斯特石漠化分布图,分析了贵州省2000年-2011年土地石漠化的动态变化,并探析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互馈关系,以期为后续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11年底,贵州省喀斯特岩溶区四分之一的地方仍处于石漠化的状态,形势依然严峻。从空间分布来看,贵州省土地石漠化程度呈西部重、东部轻、南部重、北部轻的空间格局;从2000年到2011年,贵州省岩溶石漠化面积总体虽呈下降趋势,但是不同类型石漠化的面积有增有减。石漠化强度演变转移矩阵显示,在石漠化转化为非石漠化(无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区域里,轻度石漠化是石漠化状况改善的主体,但是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的转入和转出的比值为129.97%,说明石漠化较严重地区的石漠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仍是石漠化治理的难点所在;石漠化演变速率显示,石漠化强度较低的类型无论是转入还是转出速率相比强度较高的类型都更为活跃,石漠化治理的成效还不显著,轻度以上石漠化治理任务还很艰巨。此外,由于轻度石漠化增加的主要贡献是无石漠化与潜在石漠化,因此石漠化治理工程除了对轻度以上石漠化的治理外,还应加强无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防护。(2)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石漠化驱动因子的研究表明,人口因素、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水平、农业生产活动、地形坡度和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对石漠化的演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在喀斯特岩溶区,人类活动是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最大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密度、城乡人口比重和流动人口数量等都能影响石漠化的发生和演替。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人口密度越大石漠化程度反而越轻,而以农业为主的喀斯特山村,石漠化往往越重,而人口流出有利于减轻土地压力,促进石漠化恢复。相关分析表明,人口因素与石漠化的演化关系密切。其中,农业人口比重与石漠化呈显著正相关,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和流出人口比重总体上均与石漠化呈显著负相关。(2)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大,资源掠夺程度越高,石漠化越严重。相关分析表明,区域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与石漠化密切相关。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与石漠化呈显著正相关,建设用地比重、工矿用地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与石漠化呈显著负相关。(3)喀斯特地区山高坡陡,使得耕地数量有限,粮食产量和耕地质量对“靠天吃饭”的当地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不合理的开荒容易加剧石漠化的发生。因此,农业生产活动对石漠化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人均粮食、人均耕地和耕地比例均与石漠化呈显著正相关,单位耕地产值与石漠化呈显著负相关。(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地形坡度越大,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因此,地形坡度对石漠化的影响非常显著。其中0°-6°耕地比重、6°-15°耕地比重、0°-6°岩溶比重和6°-15°岩溶比重均与石漠化呈显著负相关,15°-25°耕地比重、25°以上耕地比重、15°-25°岩溶比重和25°以上岩溶比重均与石漠化呈显著正相关。(5)生态工程建设对石漠化治理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退耕还林是治理石漠化、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退耕还林占耕地比重与石漠化呈显著负相关,退耕还林占耕地比重越大,石漠化比重越小。(3)石漠化的演化同样对人口流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变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石漠化与流出人口比重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石漠化程度的加剧会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导致大量人口流出,石漠化越严重的地区,流出人口越多;而石漠化程度减轻则会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会增加以农业维持生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石漠化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石漠化改善越大的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越多;此外,石漠化的加剧会破坏耕地,致使部分耕地失去耕种价值,可耕种耕地数量减少,粮食产量降低,甚至部分严重的地区只能选择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与粮食产量变化、退耕还林还草比重和坡耕地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石漠化比重越大,可耕种的耕地越少,粮食产量减量越多,退耕还林还草的占耕地的比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