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歌中气候知识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123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异常气候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极端气候甚至气候灾害的频现,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关注。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而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国气候学家对此也非常重视。研究历史气候对于如今的气候变化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这些研究中,人们对于采用历史文献的方法日臻完善,而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其利用价值也应更多地被发现。故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唐宋诗歌资料,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气候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来研究唐宋诗歌中的气候知识。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梅雨及其气候知识内涵。梅雨作为自古就存在的典型的气候现象,唐宋时期的诗人亦对此创作了大量诗作。这让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唐宋时期的梅雨现象,也对我们深入了解古人对于梅雨的认知分析,特别是其关系到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有所裨益。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物候知识。首先论述了节气与物候的联系,二十四节气是战国时代根据当时黄河流域的物候现象确定下来的。节气中的“清明”、“惊蛰”、“小满”、“芒种”等都直接反映了这些物候现象,所以唐宋诗人对此多有所着墨。古人在农事活动时,还创作了一些有关物候的诗,值得我们加以注意,其中田园诗人范成大就有很多此方面的诗作留下。草木抽青作为一种初春常见的物候现象在唐宋诗歌中亦多次出现,对于如今的气候预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气候变迁知识。首先介绍了一下唐宋时期气候变迁的整体情况,然后列举了一些诗文资料配以史料加以证明。整理了在诗中涉及较多的物候证据来证明唐宋时期的气候变迁,包括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竹子、梅树和柑橘等,并且在这其中要排除人为保护措施的影响。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唐宋诗歌中的气候灾害知识。气候灾害作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而在唐宋诗歌中就含有大量直接或间接的气候灾害描写,它们可以佐证甚至补充其他史料上的灾害内容。亦可通过对唐代杜甫白居易和宋代梅尧臣灾害诗的个案分析,比较他们的灾害思想。
其他文献
唐宋时期,成都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涌现出大量城市景观诗文,形成蜀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归纳分析唐宋诗词,从中可以窥见成都城市的绿化建设状况,有助
采用软化学方法(水热法、流变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种无机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差热分析(TG-DTA),紫
1945年,美国出兵进驻韩国。1948年,韩美签署了《韩美军事协定》,在军事上形成了美主韩辅的军事同盟关系。根据协定精神,美军主导的韩美联合司令部对韩国平时的国防建设和战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转化率高、能量密度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便携式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作为锂离子电池常用负极材料的石墨因为理论比容量小等缺陷,越来越
<正>患者1:女,38岁,疝内容物为卵巢囊肿。因右侧腹股可复性沟肿物4年,逐渐增大不能还纳2年,伴有疼痛2个月,于2012年5月6日入院。查体:腹平坦,无压痛,右侧腹股沟区一6 cm×5 c
以"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杞麓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59,生态安全以较低安全为主,占流域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是电力部门对电网进行规划设计和决策的基础。负荷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从系统吸收功率且接于母线上的等值对象。由于其随机性,时变性和复杂性
随着智能变电站通信和自动化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传统变电站的各类信息交换方式逐步发生变化。传统变电站内大量二次回路使用电缆进行功能实现;而智能变电站使用光缆和软件逻辑,使用二次系统配置文件描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连关系。由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信息交互模式的变化,所以在传统变电站出口回路的安全措施中必须遵循的“明显电气断开点”概念,在智能变电站内因没有电缆二次回路而没有办法得以继承:与之相关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各类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网络系统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有效运转的关键支撑。然而,网络安全事故频发的事实证明,网络安全威胁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为此必须增强网络防御能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被动防御技术难以高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攻击,防御者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局面,迫切呼唤新的主动防御技术,在保证和增强网络系统安全性的同时
青少年犯罪、毒品泛滥和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难题。其中,未成年人群体犯罪又是青少年犯罪的重灾区。本文从必须分析其原因着手,提出从家庭、社会、学校三方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