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能力还是承担责任? ——塑造消费者心中绿色品牌的策略适用性研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za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促进了绿色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和实业界对如何打造绿色品牌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探讨。其中,彰显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是常见的两种树立绿色品牌的策略。但是,学术界鲜有文献将企业能力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对比,探讨这两种策略对消费者绿色品牌态度的影响差异。实业界该如何结合不同情境对这两种策略进行选择知之甚少。因此,本文以消费者的视角探讨两个问题,第一,企业联想(企业能力联想和企业社会责任联想)对绿色品牌态度的影响。第二,对于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的消费者,以及对于搜索型和体验型的产品,企业能力联想和企业社会责任联想对绿色品牌态度的作用差异。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基于线索利用理论,构建了“企业能力联想/企业社会责任联想——消费者绿色品牌态度”的解释路径;基于调节定向理论,在解释路径中加入促进定向和预防定向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调节路径;基于解释水平理论,在调节路径上加入搜索型和体验型产品,对调节路径进行调节作用的探讨,通过理论演绎提出本文的假设。并采用调查问卷、2×2实验、2×2×2实验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企业联想对消费者绿色品牌态度正向影响显著。第二,对于促进定向的消费者,企业能力联想比企业社会责任联想对绿色品牌态度的作用更大;而对于预防定向的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联想比企业能力联想对绿色品牌态度的作用更大。第三,当产品类型为搜索型时,与第二条结论一致;但是当产品类型为体验型时,无论是促进定向还是预防定向的消费者,企业社会责任联想都比企业能力联想对绿色品牌态度的作用更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丰富了现有绿色品牌文献;拓展了线索利用理论、调节定向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的适用边界,深化了理论应用,有助于形成新的理论创新点。最后,本文为企业如何塑造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绿色品牌提出了管理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经济学理论,并结合相关研究进展深入的探讨城镇化,以及居民收入、对外贸易、性别比、年龄结构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本文利用30个省市地区2000-2017年的相关数据,对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处于不同区域省份的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1)在经济增长的进程中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呈“U”型趋势,同样人均实际GDP对居民消费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稳步实施,推动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进程。我国对外投资流量在全球对外投资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对外投资经营之中,境外设立的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缓解在东道国面临的外来者劣势,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资源、提高竞争力。但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社会责任战略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经验较为缺乏,在不同东道国应当选择何种方式承担社会责任成为
费希特的历史哲学是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费希特受康德、赫尔德等人的历史思想影响,在晚期知识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对时间起源的讨论、先验历史与实证历史的区分为起点,通过宇宙蓝图和历史分期理论的逻辑演绎,建构起新的历史哲学体系。费希特历史哲学的理论价值在于,他既延续了历史哲学的总体性传统,也在这种传统中建立起它的具体性原则。但是由于时代和思想的局限,费希特的历史哲学不可避免地在总体性和具体性两个
本研究主要运用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布劳—邓肯理论模型,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2016(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数据,根据最终获得的12895个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样本数据运用SPSS 22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探讨在当今阶层固化问题依旧存在、高等教育扩招等社会背景下,家庭资本及教育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与此同时,西方社会标榜的“普世性”价值观念在全球不断蔓延,对我国社会和中华传统美德造成持续性冲击,并消解了部分国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对此,党和国家积极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寻求解决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社会道德问题之道。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极其珍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伦理思想精华有助于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民办教育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民办学校教师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立足于教育管理学视野,以辽阳市S民办初中教师为调研对象,考察民办初中教师流失的特点,并从教育管理活动要素
惠州市政府计划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下称“PPP”项目)引入“废弃物能源回收项目”(下称“WTE”项目)的建设当中。若想与公共部门更好地合作,私营部门必须了解清楚政府的最终目的从而调整战略以提高竞争力。在这过程中,所有利益主体特别是私营部门亟待明确政府这一举动的原因。本文旨在探析惠州市政府将PPP引入WTE项目的诉求,以帮助私营部门达成
近些年,ABS在中国发展迅速,其在促进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相关机构的重视。“十三五”规划表明,我国将继续加强交通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群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公路、铁道、机场和港口等枢纽的建设,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基础设施拥有资本需求量大、工期长等特点,ABS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融资方式。然而,我国ABS市场还不够成熟,相关机制尚未健全,我国ABS市场接连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将目光投向社会关注度高的“旧屋区”改造中,不断加大“旧屋区”的改造力度,短期成效明显。但传统的改造模式,依靠单一的政府主导,财政投入大且效率低下,激化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利益冲突的弊端日益显现,在损害政府公信力的同时,对公共事务的有效开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逐渐局限了“旧屋区”改造的进度和力度,无法满足群
近二十年来,中国掀起一股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其中发生在中国西部、嵌入地方发展和本地资源开发语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值得关注。“文化城”这座小镇位于滇西,因二十一世纪初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而得名。本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背景,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路建设,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以及2018年前后全国性的小城镇开发这三个时间段作为时间线索,并以物质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结构线索,探讨人们如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