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维廉比较诗学研究的模子—寻根意识及其指向的模子—差异性研究范式的提出必须回到历史和逻辑两个动向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说明。我们发现,叶维廉比较诗学的模子—差异性的出场源于三种关联:1.台湾本土化思潮——学术背景的历史关联;2.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的学科知识背景——学术背景的逻辑关联;3.东西方哲学的思想源泉——学术背景的思想关联。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关联把叶维廉比较诗学的连带性问题尽可能展示出来。首先通过经验性研究暴露中国现代文化和诗学在放逐其传统文化和诗学之后的根性虚位和西方现代文化和诗学在放逐其传统文化和诗学之后的根性虚位,然后采用中国文化的思想源头老子道论的否定式语法和西方文化的当代叛逆性成果后期维特根斯坦的非本质主义作为思想工具,并以新进化论作为文化生态学的基本依据,在比较诗学暨比较文学学科中消解共同文学规律的绝对主义同一性幻想,确立差异性的学科核心话语地位,并以此为基本手段获得中国现代诗学弃儒、弃西之模子从道之模子的基本理论指向,并且在此理论指向下进行中西文学、诗学的跨文化传递实践。这应该是叶维廉的结论:无论是文化差异性还是文学、诗学差异性还是差异着的个人都可以通过道家美学理想持护一个继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