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多用”的乌头新药用部位及制剂研究——川乌头茎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药性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是我国常用中药和四川道地药材川乌和附子的原植物。根据传统用药习惯,子根(附子)和母根(川乌)是乌头的主要收获和药用的部位,而占全植物生物量40%以上的茎叶通常都被遗弃不用。  本文以“一体多用”为理论基础,探寻茎叶作为川乌头新药用部位资源的可行性,首先对全植株各部位的化学成分、毒性、药效等进行系统研究,其次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药效评价指标,以总生物碱和六种酯型生物碱为成分评价指标,对乌头新药用部位及制剂进行设计及体内外评价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茎叶作为新药用部位的可行性研究  首先研究不同发育期全植株各部位(母根、子根、须根、茎、叶)化学成分的动态差异性,综合考虑各种成分含量及产量等因素,将各部位采收期统一为6月底至7月初,此时各部位的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顺序为:须根>子根>母根>叶≈茎,茎叶的总生物碱含量约为子根、须根的二分之一;TLC、HPLC、HPLC-MS研究各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差异性的结果提示各部位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种类大体相似,均含有尼奥灵,宋果灵,六种酯型生物碱等,但含量有所差异,茎叶可能含有较多的尼奥灵,宋果灵等成分,根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较茎叶高。其次研究各部位的药效和毒性,各给药组均能够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表明各部位均具有良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且茎叶与母根、子根的组间差异不明显;药材急性毒性以须根最大,子根与母根接近,茎与叶相近,明显小于根部位;根部位有明显的心脏毒性,茎叶水提液组的TD50明显大于根。综合化学成分、药效、毒性的研究结论,考虑生物产量、环境污染等因素,说明茎叶作为乌头新药用部位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2.茎叶总生物碱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在茎叶可用的基础上,以总生物碱及六种酯型生物碱含量为指标,对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制得了总生物碱含量大于60%的有效部位,酯型生物碱以单酯型为主,有效成分苯甲酰新乌头碱含量约为32mg/g,次乌头碱约为6.19mg/g;HPLC指纹图谱表明各批次间的相似度较高,批间差异小,茎叶总碱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LC-MS的研究表明茎叶总碱主要含有尼奥灵,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次乌头碱,宋果灵,乌头碱,新乌头碱等成分。酯型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在中性条件下水解,能“减毒存效”,故将水解条件定为 pH=7,120℃水解2h,所得水解产物中总生物碱含量大于60%,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极小,单酯总碱含量约为35.65mg/g。对水解前后、口服和外用茎叶总碱的LD50进行研究,总碱水解产物的安全系数较未水解的大,适合口服给药,而未水解总碱提取物外用给药,在最大给药量(1.92g/kg)时,小鼠仍未死亡,可见茎叶总碱外用的毒性明显远远低于口服,此为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茎叶总碱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及机理研究  在茎叶总碱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的基础上,在安全用量范围内,对其抗炎、镇痛、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叶总碱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对完全弗氏佐剂所致的佐剂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及炎细胞、纤维组织、巨噬细胞等滑膜增生性病变。口服和外用均有效,但口服组体重增长缓慢,且精神萎靡,外用组大鼠活跃,摄食积极,体重增长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口服的中毒量和有效量接近,而外用治疗窗大,说明茎叶总碱在治疗佐剂性关节炎上更适合外用给药。茎叶总碱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炎性介质IL-1β、TNF-α以及血清中IgG的含量,说明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以及B细胞分化、增殖等发挥其抗风湿作用。  4.茎叶总碱透皮贴剂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在茎叶总碱外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以经皮渗透性和黏附能力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总碱透皮贴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为:将Duro-Tak87-4098压敏胶(75.5%)和茎叶总碱提取物(20%)混匀,加入丙二醇(4.5%),真空脱气10min后静置脱气至无气泡,进行涂布,涂布厚度为0.5mm,使含药压敏胶均匀涂布在离型膜上,70℃加热20min固化,覆以背衬膜,剪切,即得。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可行性强。体外评价表明,制得的茎叶总碱贴剂外观美观,易于揭贴,黏附性和经皮渗透性良好,对家兔正常皮肤无刺激性,对损伤皮肤应慎用,有轻度刺激性。  体内评价方面,首先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六种酯型生物碱(BMA、BAC、BHA、MA、AC、HA)含量的HPLC-MS-MS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其次以口服茎叶总碱为参比,进行了大鼠贴剂透皮给药的体内药动学研究;用非隔室模型(统计距法)计算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口服给药吸收快,给药5min就可以在血浆中检测到药物,达峰浓度较高,体内滞留时间短,消除速率快,生物半衰期短;茎叶总碱透皮贴剂吸收平稳,消除时间、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MRT达到20h左右,能长时间维持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经过统计分析,表明除Cmax外,透皮贴剂的六种酯型生物碱的其余各药动学参数如Tmax,AUC(0-t),AUMC(0-t), MRT(0-t),t1/2z,CLz/F,Vz/F等与口服给药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茎叶总碱透皮贴剂更有利于发挥安全、有效、持久的药效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锦鸡儿(Caragarasinica)最早收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和《拾荒本草》。该药尚未被《中国药典》收载。通过中药民族药资源调查与资料收集,标本采集及查阅,结合文献查找,分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认为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些细胞和细胞组份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成为哮喘的基本病理改变和反复发作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Ginkgo biloba),其叶和果都具有重要药用价值
目的:常春藤皂苷元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如抗抑郁、保肝、抑制等作用。但是其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通过对常春藤皂苷元进行结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等。糖尿病目前成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目前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由于其发病率高,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若治疗失时或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小儿腹泻的病因很多,其中主要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肠炎,多发生于秋冬季节,2岁以内的婴儿,国内外尚无抗肠道病毒的特异性药物。本处方由葛根芩连汤加减而来,也是临床经验方,本文通过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的研究,旨在将其开发为新药。在提取及精制工艺研究中,通过对各药味所含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