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问题的解决一直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农本思想的发展演变既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又反过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深入探究农本思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社会历史中的诸多问题,还可以对当今探索农业发展路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正是选取明代这一时段,以明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提出的农本思想为中心,按照人物的历史背景、阶层属性、个人经历等的不同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农本思想不同角度的关注点,揭示其思想转化为政策或实践所体现出的独特而多样的社会功效,并从中发现其对当今社会农业发展的启示。明代时期,中国进入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同时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加,揭开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交融的新篇章,开始了由“区域史”迈进“世界史”的历史进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明代的农本思想既带有浓厚的传统农本观的色彩,又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而向“农商并重”转型。既是中国传统重农思想的继续发展和超越,又闪耀着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明代农本思想主要是官方思想。朱元璋、丘溶、王阳明、张居正、徐光启等人从自身阶层的视角出发,分别以统治者、官僚和士大夫的角度,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践行,他们在都对农业的发展予以充分重视的同时,又有所侧重,如朱元璋侧重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和社会秩序的建设。丘濬和张居正的重农思想更多带有“农商并重”和“厚农利商”的色彩,王阳明侧重于作为农业发展外在环境的乡村治理的发展,而受西方科学技术的影响,徐光启对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使得对农业的重视不再局限于单纯农业的范畴,而是更多地从整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范畴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予以多角度的综合考虑和把握,从而推进了传统中国农本思想的新发展。明代的农本思想是由统治阶级提出的,代表地主阶级思想,其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定,具有封建的局限性,是对中国传统重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但由于其所处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明代农本思想还具有与传统农业思想不同的务实性和二重性。在与法国重农学派的思想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二者都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都不否认工商业所具有的社会职能,但它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明代的农本思想既是这一时期“帝制农商社会”的产物,又是对中西方传统农业思想遗产的继承和超越;既对明代农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又对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