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菌根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及菌根共生寄主糖输出转运蛋白SWEET1b的功能鉴定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iji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因根毛稀少主要依赖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来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因此研究柑橘丛枝菌根共生形成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柑橘常用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为材料,分析了柑橘丛枝菌根共生形成过程的转录组变化;评估了木本植物柑橘与四种草本菌根植物响应菌根共生分子机制的保守性,并以苜蓿模式植物为材料,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鉴定了参与菌根形成的关键基因。此外,丛枝菌根真菌属于活体营养型,需要且只能从寄主植物获取碳源以供其生长。丛枝菌根真菌获取碳源的主要形式是脂肪酸和糖类,其中脂肪酸从寄主向菌根真菌的转运机制已清楚,但糖分是如何从植物细胞输出给真菌的尚不明了。本研究新发现了一个植物向丛枝菌根真菌输出糖分的候选基因SWEET1b并鉴定了其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柑橘转录组分析挖掘丛枝菌根共生响应基因以柑橘最广泛使用的砧木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为研究材料,以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mous versiforme的根为样本,分别提取RNA进行高通量RNA-seq分析。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到28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45个基因在接种后上调表达,37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其它菌根模式植物中对应的直系同源基因,有21个已被报道对菌根共生起关键作用,并有83个被报道只存在能够形成菌根的寄主植物中。q RT-PCR分析表明其中36个基因的确受菌根诱导表达,说明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该转录组分析提供了一批可靠的菌根响应基因,同时也暗示那些已报道的基因在菌根共生形成中具有功能保守性。2.比较转录组分析鉴定到一批响应柑橘丛枝菌根的核心基因群基于柑橘菌根转录组数据,我们分析了木本植物柑橘与另外四种草本菌根植物(苜蓿、百脉根、番茄和水稻)响应丛枝菌根共生转录调控的保守性。结果表明75.9%的柑橘菌根诱导上调基因的同源基因在其它物种具有相同的表达类型。其中,153个(占53.8%的差异表达基因)柑橘的直系同源基因在至少两种及以上的草本菌根植物中均受菌根诱导表达,说明木本植物柑橘与其它草本植物响应丛枝菌根形成的转录调控具有高度保守性。且这153个核心基因在这些植物中的诱导不受物种遗传背景差异及接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所影响,意味着这套核心基因群可能在菌根共生过程发挥重要作用。3.反向遗传学分析表明菌根特异诱导的FatG基因对菌根共生形成起关键作用我们在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得到的153个核心基因群中发现一个菌根植物所特有的,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3-keto-acyl-ACP reductase编码基因(Ptr FatG,Cs1g21320)。启动子-GUS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启动子在丛枝形成部位特异表达。由于该基因在菌根模式植物苜蓿中的直系同源基因Mt FatG(Medtr4g097510)同样受菌根诱导且在丛枝细胞中富集表达,我们构建了Mt FatG的RNAi干涉载体并转化苜蓿。结果表明干涉Mt FatG基因表达显著降低了菌根丛枝丰度,说明该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丛枝细胞脂肪酸合成来调控菌根共生过程中的丛枝发育。4.植物向AMF输出糖分的关键基因SWEET1b的功能鉴定前期研究发现一个柑橘SWEET基因受到菌根强烈诱导表达,推测其可能与共生过程的植物糖分输出有关。基于此,我们利用菌根模式植物苜蓿为材料进一步开展研究。基于激光显微切割和RNA-seq分析发现,苜蓿26个具有糖分外排功能的SWEET糖转运蛋白中,只有MtSWEET1b基因在菌根丛枝细胞大量诱导表达,q RT-PCR分析表明MtSWEET1b的确受菌根接种诱导表达;启动子-GUS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菌根丛枝所在的细胞表达;基于自身启动子的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MtSWEET1b-GFP融合蛋白主要定位在植物与菌根真菌互作的膜界面Peri-arbuscular membrance(PAM)上。这些结果意味着MtSWEET1b是植物向菌根真菌转运糖分的理想转运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MtSWEET1b与拟南芥中具有葡萄糖转运活性的At SWEET1属于同一个分支;基于酵母糖转运缺失突变体的互补实验进一步证实了MtSWEET1b的转运底物主要为葡萄糖。MtSWEET1b的氨基酸点突变Y57A或者G58D均能使MtSWEET1b的葡萄糖转运能力失活,但不影响MtSWEET1b的PAM定位,说明这两个氨基酸位点对该蛋白质的葡萄糖转运活性起关键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验证MtSWEET1b在菌根共生中的功能,我们在苜蓿中超表达这两个糖转运失活的蛋白MtSWEET1b-Y57A或MtSWEET1b-G58D,均导致了菌根丛枝的提前降解,说明显性抑制(Dominant Negative)MtSWEET1b影响了丛枝的维持。我们的结果表明,MtSWEET1b是植物向菌根真菌输出糖分的转运蛋白,且该蛋白对共生过程中的丛枝发育起重要调控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柑橘响应菌根的关键基因;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木本植物柑橘与草本模式植物(苜蓿、百脉根、番茄和水稻)响应丛枝菌根形成的分子机制是保守的,由此筛选到了一批响应丛枝菌根的核心基因群,为丛枝菌根共生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学;鉴定了一个新的菌根植物所特有且特异响应丛枝菌根共生的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FatG,进一步完善了脂肪酸作为丛枝菌根真菌重要碳源的理论;首次解析了丛枝菌根共生过程寄主细胞向菌根真菌输出糖分的分子机制,即寄主细胞可通过特异定位于植菌互作膜界面膜PAM的糖转运蛋白MtSWEET1b向菌根真菌输出葡萄糖以维持共生关系,深入完善了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互作中寄主碳源输出机制的理论。
其他文献
牡丹(Paeonia sect.Moutan)是我国传统名花,具有观赏、药用及油用等重要价值,综合开发潜力巨大。然而,传统繁殖方法严重制约了牡丹的育种和产业化发展,现有的组培技术无法满足其快繁及育种的需求。体细胞胚发生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在牡丹中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本文从体胚直接和间接发生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建立牡丹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并对其进行组织细胞学分析,为牡丹的繁殖和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
学位
在植物体内,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0-24 nt的非编码小RN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miRNA的生成主要依赖DCL1,而DCL1的结构决定了miRNA的长度主要为21 nt;但是当miRNA/miRNA*的miRNA链上有一个不对称凸起时,能使miRNA的长度由21 nt变成22 nt,这种改变能触发靶基因产生tasiRNA,对植
在总结了现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现状及病机概况的基础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藏象理论中的"肺-脾-大肠"之间的病机特点高度吻合,进而从此角度剖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证候阶段的病机,切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也希望为中医药临床研发更有效的治疗方剂提供新的思路。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生物学的模式植物,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在我国的蔬菜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番茄植株抗逆和果实抗软化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进展。番茄抗逆研究方面,一直以来都是番茄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热激蛋白Hsp70在番茄对高温的抵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调取番茄中热激蛋白70(Hsc70.1)的互作蛋白Lrg B,通过转基因验证,
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属于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属(Acer),一种多年生落叶阔叶乔木树种,主要分布于四川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华西雨屏区,属于国家II级保护植物。由于其分布区域极其狭窄且野外数量极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Wild plant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WPESP))”名录。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基础,是近几十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树木生长受气候条件和林分因子的共同作用,但过去在的大尺度上开展的树木年轮研究很少考虑林分因子结构的影响,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在大尺度上如何变化、气候和林分因子的相对作用大小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树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长白山海拔梯度、东北阔叶红松林分布区的纬度梯度上以及中国北方主
学位
学位
目前发现的西周诸侯国遗址分布各地,与文献中记载的西周时期诸侯国林立的情况较为相似。考古发现的西周诸侯国遗址往往是通过墓葬材料中的国属铭文加以确认。这些国属铭文一般出现在国君墓葬中,并且国属铭文之后,通常会有称谓铭文来确定国君的身份。然而在不同的诸侯国遗址中发现的国君称谓会有所区别,常见的包括“侯”“伯”“公”“子”等;这样的现象与文献中记载的五等爵制又具有相似性,而五等爵制与诸侯国等级地位有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