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型的基础设施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和试运行。但政府的出资能力毕竟有限,仅靠政府投资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1984年,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为建造一座电厂首先提出了BOT这一术语。这一方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并应用到英法海峡隧道项目、中国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项目等。BOT是指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给投资方对项目进行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在特许的期限内向使用该设施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取得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并可获得合理的收益,待特许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BOT融资模式可合理的使用民间资金,为政府和人民带来了社会效益,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双赢融资模式。 论文首先对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说明,介绍了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结构。其次,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包括项目融资、BOT项目融资及其模式、项目风险和项目风险管理。再次,本文结合秦皇岛A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融资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概况、项目融资的结构和运作过程进行了独特性分析。然后,由于BOT融资模式一般运用于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这就使项目的投资量大、建设期长、运营期长、项目的参与人众多,项目存在诸多风险,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基本环节是风险识别,从项目的阶段性、可控性、投入要素等方面对近30种风险进行识别。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运用定量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最后从风险的阶段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进行监控与应对。 最后,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同时,针对我国现有BOT项目融资的现状,提出了此次研究的不足;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