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亲属制度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的兄弟关系类型在形塑卓尼的政教制度与社会结构方面的作用。自十五世纪开始,杨土司在卓尼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统治,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中叶,历时近六百年。“兄任土司,弟任僧纲”是历代土司承袭的基本模式,兄弟关系就是卓尼的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奥特那对夏尔巴人的研究试图表明,兄弟相争是政治权力形成的基本动力,但是卓尼所呈现出来的却是恰恰相反的事实。为了深刻理解这种典型模式的社会学意义,本文从村落、寺院和政教权力三个层面对兄弟关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卓尼地区的村落当中,祖先崇拜并不发达,没有形成类似汉人的宗族组织。为了追求人口和农牧业的丰产,人们求助于对山神的祭祀,并形成了家屋、沙尼、措哇和村庄四个层次的祭祀体系。其中,沙尼以兄弟分家的传说将各个独立的家屋联合起来的,其本质是以山神祭祀为中心的秘密会社。随着山神等级的提升,村落以措哇和田间管理组织的方式团结起来。作为藏传佛教世界的一部分,卓尼社会分化成神圣世界和凡俗世界,但是两者并不能独立存在。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相互依赖呈现为福田——施主关系:喇嘛以救赎为追求目标,但是却不能摆脱他世俗性的身体,只能依赖于世俗世界的布施;在业的轮回机制下,村落中的俗人通过供养僧人积累功德,希冀能够在来生获得幸福。出家的喇嘛和凡俗的兄弟构成了救赎财的流动管道,从而保证了福田——施主关系的稳定。土司的政治权力与山神祭祀具有密切关系。卓尼最大的山神——白石崖山神拥有整个地区的土地产权,在它之下是四十八旗的山神和各村庄的山神所构成的封建社会结构。杨土司是军事卡里斯玛型人物,显赫的战功使他成为卓尼地区的统治者。他以祭祀白石崖山神的方式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并成为寺院的最大布施者。此外,杨土司是古代藏王聂赤赞普的后裔,这为他增加了特殊的氏族卡里斯玛。禅定寺是卓尼所有寺院的母寺,通过完善的管理系统建立了复杂的教会体系。僧纲是禅定寺最高领导人,也就是掌握了整个卓尼的宗教权力。土司与僧纲的兄弟关系保证了卓尼的政治与宗教权力统一在杨氏家族手中。通过以上的考察,本文得出卓尼社会以兄弟关系为主轴的结论,其意义在于以兄弟关系的不同分化形式实现社会功能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