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我国现阶段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手段,在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显著。但在实践中,我国货币政策也表现出只关注总量调控,却忽视地区差异的局限性。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因此,只注重总量的货币政策往往在不同区域产生非对称效应。所谓区域非对称效应,是指单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实体经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区域非对称效应会引起区域经济周期的不同步,造成宏观经济运行的额外风险,甚至可能会扩大地区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本论文的目的是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分别模拟出我国31个省级地区实体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得到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表现形式的结果。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载体两方面阐述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成因和产生机理,实证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原因。最后对如何应对这种情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得到的三个主要结论是:①各省对货币政策的反应速度相差不大,短期内区域非对称效应不明显,长期内经济发达省份的货币政策效应大,欠发达省份的货币政策效应小。②各地区企业结构和银行结构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产生区域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③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种常态,可以考虑采用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来规避这一问题。